泰州泰山公园

家乡区县: 江苏省高港区

公园历史

公园从缘起、发展到形成,历经千余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泰州主城区城市建设、文化发展

的历程,现存的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充分反映了泰州丰富的文化底蕴。

追溯至南宋绍兴十年(1140),时任泰州知州的王瑍为减轻泰州城区遭受旱涝影响,发展水上交通运输,方便居民汲水,于是开挖城区东、西市河。根据城区地形,将坑洼低地、旧水沟连接挖深,挖宽,形成河道,再与中市河及南北水关接通。工程完毕后形成了泰州外城河、内城河双水绕城特有格局。开挖东、西市河时大量土方被用于加固城墙,开挖西市河时有一部分多余之土被垒起,似小山墩。史载,当时高五丈,周一百二十余丈。这就是现今名为“泰山”的雏形。

至南宋嘉定十年(1217)州守李骏选择小山墩南面名为方洲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园林,谓西园,方圆一百多亩,建成后于嘉定辛巳腊月写了篇《方洲记》,后来邑人名李公园。该园规模宏大,景点很多,主要景观有水云乡、醒翁堂、小有洞天、六宜、椒屿、桃源、知鱼、盟鸥、一春佳趣、瓢庵、七一泉、薝葡林、青龙庄、纯节、钓台等。这是迄今已知的泰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园林。

南宋宝庆二年(1226)新任州守陈垓疏浚现在的小西湖,史载“周一百八十七丈建堤”。在小山墩上建楼,取杜诗中“西岳云峰起”之意名“起云楼”,高四丈,几乎与小山墩等高。登斯楼,极目远望,“距城百里举在目前”,天高气爽之日“京口诸峰,隐约可见”。俯瞰楼下,西园全景尽收眼底。在山墩南麓建安定书院,祀北宋大教育家胡瑗。这比扬州建安定书院早476年,是江苏省最早书院之一。与此同时,在小西湖边建亭、台、楼、阁。至此,以小山墩为中心,山墩上有楼,墩西有湖,湖旁有亭,墩南有书院,书院南有西园,泰州西门城墙内则成了名副其实的园林风景区。很可惜,这些景点在宋末元初时都毁于兵燹。

到了明正统九年(1444)泰州同知王思旻在起云楼废址上建泰山祠。泰山之名由此始。

这有三说:一谓建泰山祠为纪念胡瑗之友孙复(名泰山);二谓赞扬胡瑗曾去山东泰山,与孙复、石介结伴自修,苦读淡食十多年,后来成为一代大教育家,建泰山祠为与安定书院相呼应,意成一体;三谓以泰州地名为名。

正德年间(1506—1521),泰州千总王华又在山南建玉女祠。到了明万历十年(1582)泰州兵备副使舒大猷为奉祀民族英雄岳飞将泰山祠改建为岳武穆祠。

清雍正年间邑人进士宫伟镠又在小西湖旁增建“春雨草堂”,其子进士宫梦仁归田后复加修葺。

园内许多明清建筑都从市区移建而来。望岳楼原是用光孝寺戒台殿木料改建而成。桂花园北三间明代建筑来自大林桥省保文物单位王氏住宅。园林管理处办公楼原是北门大华电影院旁的一所清代钱庄的楼房。东园内一排建筑原是解放初棋杆巷上坝派出所的办公用房,其内一组典雅、古朴的红木家具堪称泰州一绝。至于园北一座殿宇那是明代泰山行宫的二殿。 已经具有千年历史的泰山公园,以它泰山的厚重,小西湖的秀美,盆景园的雅致及众多文物的璀璨,向人们诉说泰州历史的悠久,展示古城的灵气和神韵,体现名城历史文化的传承。当泰州以全新的开放姿态迈向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留住泰山公园的文脉,留住人文泰州的根。

summer -(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