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云人物(二)管仲

家乡区县: 淄博市临淄区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先驱、政治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华夏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人物评价 一代能臣 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子路问:“"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 人品思考 至于管仲的人品,春秋里面说到,鲍叔牙跟他做生意,他要获利多,理由是有老母要供养,据说还当过逃兵,后来位居相位,纳妾甚多,名为代替君主承担恶名。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独特想法,但从中也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才过德的人。 但是,对于豪杰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为人处事上面,正如曹操说,唯才是举,尾生、许由注定不能平定天下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因为没有必要苛责小节。 儒家评价 子曰:“管仲小气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理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知礼,孰不知礼?” 子回曰:“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也?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 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今受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读而莫之知也?” 总言之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俭”与“礼”两方面。 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引管仲事迹以激励自己,自比管仲乐毅。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hengxi103

微博:http://weibo.com/u/3070175807/home?wvr=5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70175807
微信公众平台:唯青春唯旅行

 

芒果喵~先森(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