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云人物(三)蒲松龄

家乡区县: 淄博市临淄区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朝著名小说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

作品影响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并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2010年香港TVB电视剧《蒲松龄》 马浚伟饰蒲松龄。

人物评价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

个人家族

有蒙古族之推论就是其先祖在元朝当过官,但是,当过官不一定就是蒙古族。再且说,蒲松龄出生于明末清初,离元被赶回蒙古国境内也已经过了近300年了,既使是蒙古后裔,经过300年的通婚和隔合,早已经不具备蒙古人血统,身上绝大部分为汉人血统。据清末宣统年间蒲式家族记载,自称其蒲姓在炎黄时期就存在了,证明了其对族属的认同。

后世纪念 蒲松龄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属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独具地方特色。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包括资料在内达到500余件。其中,蒲松龄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龄纪念馆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景点有聊斋复原陈列、蒲松龄生平展室、蒲松龄著述展室、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斋故事彩塑展、馆藏名人字画展、回顾展。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hengxi103

微博:http://weibo.com/u/3070175807/home?wvr=5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70175807
微信公众平台:唯青春唯旅行

 

芒果喵~先森(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