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原之子--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

家乡区县: 武威市民勤县

持久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原之子--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
80年代以来,李吉均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冰川转到了黄土方面。在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他得知前苏联中亚费尔干那谷地黄土的古地磁测年为200多万年,但当时我国只认为黄土开始沉积于120万年以后,这引起李吉均的怀疑。
1983年,李吉均邀请美国南加州大学的D•伯班克博士来兰州大学讲学和工作,他们一道对兰州最厚的九洲台黄土剖面进行了采样。1984年李吉均访问美国时又和伯班克一道对九洲台黄土进行了古地磁测定,确认了剖面底部黄土可达130万年。该成果1985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成为当时向国外介绍中国黄土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之一。
由此开始,李吉均把兰州黄土研究与青藏高原隆起的问题联系起来。此后,他指导研究生以黄土古地磁测年为主要手段研究兰州黄河阶地的地质年龄,结果发现兰州黄河阶地共有七级,并发现兰州以上黄河各段落的年龄逐渐变新,分别与兰州的特定阶地相对应。
李吉均把它们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间歇性上升联系起来,认为随着高原的间歇性上升,黄河不断溯源侵地,也相应地不断下切。他指导的博士生潘保田根据这一思想把整个黄河从三峡到黄河上游的发育作了系统的考察分析,做为对中华民族摇篮——黄河的起源作的第一次成功的发育史的研究,该成果发表后引起海内外的广泛注意。
就在不久前的2012年8月22日,已经年届八旬的李吉均又领衔着科研团队再一次对中国黄土高原西部黄土研究新高度发起了冲击。这项名为《兰州地区最厚黄土科学钻探工程》的科研项目,历时一个月在兰州市西津村黄土塬上钻探了超过410米长的兰州地区连续黄土岩芯。据介绍,该研究将为准确确定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最老风成黄土的年代以及进行高分辨率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实现我国黄土高原西部第四纪黄土科学研究新突破。

紫宇诺莎(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