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连南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地瑶族流传着“沙腰妹(少女)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俗语。相传公元7-10世纪(隋唐期间)时,连南排瑶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到连南黄埂(涡水镇)定居,唐代刘禹锡《莫瑶歌》“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描述了当时瑶族先民的语言和服饰。
瑶族女孩一般从懂事始便学习刺绣。她们从母亲处讨得青色布、彩色绒线、针等,或聚在母亲身边,或在刺绣的姑娘群中,求教刺绣技巧。刺绣显示了瑶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的刺绣品构图精巧、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赢得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称赞、青睐和研究。
广东连南瑶族刺绣工艺分布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地区:三排镇(含南岗)、大麦山镇、涡水镇、大坪镇、香坪镇(含盘石)、三江镇(含金坑);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过山瑶地区:寨岗镇的三联、白水坑、板洞,大麦山镇的白芒、黄连、上洞等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