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书事

家乡区县: 揭阳市惠来县

“榕江水”刊登的赵倩倩文章《春梦了无痕》,就像一双纤纤素手,替我推开了一扇记忆的窗户。这扇窗户与童年有关,与朋友有关,与书店有关。

记忆中我所居住的城市,是一个书店很多的地方。且不说那些学校门外几平方的小书坊,即使是几百平方的中型书店,一条街上也总能遇见那么一两家。可如今,这些书店几乎绝迹了,整个城市只剩下一两家大书店还在“撞一天钟当一天和尚”地支撑着,而且不用说,它们卖得最多的,也是中考、高考和职称考试的教辅。有时候还真感慨,难道我们不考试就不去书店了?

还记得小时候,我每个月总是会跟妈妈要一笔零花钱,钱不多,可却足以让我买一两本很好看的书。那些年,我看完了安徒生著的童话集,杨绛翻译的《堂吉珂德》,还有很有名的童话《小王子》……这些书籍对我的滋养,丝毫不亚于妈妈炖的鸡汤,煲的鱼粥。

可是,最让我留恋的,还不是童年读书的滋味,我所记忆犹新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逛书店的时光。那时每逢周五下课,艳艳的夕阳下,我们骑着单车闲游,径直来到我们家附近的一家书店。

最初,我们是冲着去看书店里的漫画,什么《龙珠》和《星矢》,我们翻完一本又接着看一本,丝毫不理睬身后的店员正因为我们这群“看白书”的小孩气得脸都绿了。后来,我们在学校老师的启迪下,品味也慢慢“高”了,开始看看那些“精装深沉”的名著。有一次我在书店里一坐就一个下午,利用这点周六的闲暇时光看完了《红与黑》缩写本。虽然如此认真地阅读,我还是无法理解于红与黑的寓意,只知道我和同学走出书店时,头晕晕的,外面的阳光都变成青绿色的……

俱往矣,再也回不到一边和同学谈天说地,一边一页一页浏览着大部头和小漫画的日子。记忆中那个坐在书店收银台看杂志的老板娘也不知踪影,她曾经能记起我们每一个去过她书店的孩子的名字,现在即使偶尔在街上碰到,大概也形同陌路了。童年时和朋友们一起走过的书店在一间间地沦陷,我们家附近的那家书店也成了一间面包房,突然觉得有些对不起那家书店的主人,她的书被我们看过了,却没有付钱,就像我们去面包房吃了面包却没有付款一样,感觉好像亏欠了那家书店什么似的。

我一边哀叹着曾经最喜欢去的书店不复存在,可手里却继续按动着鼠标在网上订着打折的书籍。曾经在梁文道的作品中看到这么一个事情,有个年轻人和梁文道去逛书城,几个小时下来只顾拍照,原来这个年轻人要把书名存起来,回家上网买便宜的,梁文道对此很生气,觉得年轻人“对不起”书店。我大概也是能让梁文道“生气”的人,但这也无可奈何,这是一个阅读方式和销售渠道发生重大改变的时代,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书店的没落或许是势在必然……

不过有一天,当我路过一间图书馆时,却有了意外的发现,只见周末的图书馆人头攒动,图书馆外停满了汽车、摩托和单车。心里不禁暗暗高兴:书店或许少了,可爱读书的人却没有少,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只要爱读书的人在,文化的力量就不会减少,城市的底气就会凝聚起来。

就是比你厉害一点点(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