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抄书的蜗牛

家乡区县: 揭阳市惠来县

小时候,喜欢看书,却无力购书,怎么办?一个字——抄!

在那个年代,多数人家都填不饱肚子。对于孩子们来说,能要到一两分钱,买到垂涎已久的零食,已是够幸运了。至于买书,纯属奢谈。

抄书的念头,源于自己看过的一则小故事。那则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抄《汉书》的事。每抄一段,苏东坡总要先熟诵一番。三遍抄下来,只要看到每段的头一个字,苏东坡就能接着将一整段背下来,分毫不差。

后来,又从书本上看到,鲁迅也喜欢抄书,这更加坚定了我抄书的想法。每次看到喜欢的书,我都会设法借来几天,接着废寝忘食地抄。轻抚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想到终于将书纳入囊中,心中就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还记得,当时抄的第一本书,是一本薄薄的唐诗。在煤油灯下,我挑灯夜战,终于在两天内将其抄完。我虽然没有苏东坡那样抄完即熟诵的毅力,但一边抄,一边读,心里不断感慨着世间竟有如此优美的句子,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后来,我又将《论语》全文,以及《大学》、《中庸》中的部分篇章抄了一遍。尽管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些书中的有些语句太过艰涩难懂,但半知半解的我还是从中体验到了不少乐趣。

当然,有时候,我抄的也不见得是整片的文章。偶尔在哪里看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成语,心中有惊艳之感,便赶紧掏出口袋里的小册子,抄了下来。

如今,虽然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囊中羞涩的爱书之人,有条件可以逛书城,买大把的书,但我抄书的习惯依旧未改。说起来,我能在自己的专业中扎扎实实地学到如今,这和炒熟的习惯不无关系。而从小就保持着的抄书习惯,让我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心静和专心,才能在这个专业中坚持到了今天。同时,抄书也让我的知识更为稳固扎实,收益至今。

在朋友看来,我这种边抄边读的阅读方式,纯属“蜗读”,即蜗牛般的速度。这在讲究效率的快餐时代里,显得格格不入。可我却深知,阅读没有捷径,正是这种看似缓慢的蜗牛式阅读,让我慢慢在知识的大道上爬着,也渐渐成了一只有分量的蜗牛。

就是比你厉害一点点(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