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其后,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以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白公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
渣滓洞白公馆的看点更多的是其历史意义。与前几个华丽景点反映的内容不同,它反映的更多的是重庆的历史底蕴及建立这座现代都市背后的艰辛。作为红岩线路的顶级景点,每天数以万计的访问量是有它道理的。既然是红色景点,我们不好评说,总之回去之后熟人问起,可以说至少去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