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的历史悠久,古迹颇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享有盛名。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创建了杨岐寺,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杨岐禅宗的发源地。杨岐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并远传日本。在古代农民革命战争中和我国近代史上,杨岐山也是个光芒四射的红色根据地。它是一座革命的山,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又是一座旅游的名山[5] 。
杨岐山风景旅游区景点有:杨岐普通寺、孽龙洞、唐碑、唐塔、唐柏、狮子口、千丘田、寒婆岩、子午泉、方竹林等。该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它以峰峦之巍峨,溪流之蜿蜒,岩石之突兀,山洞之幽深。
传战国时著名哲学家杨朱路经此地,山路多岐,迷失方向,凄怆泪下,后人遂以此取名为杨岐山。杨岐山是中国宗教名山,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祖师乘广禅师开山立广利禅寺。宋庆历初(1041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并改称其为普通寺,杨岐宗在我国佛教中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并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远播日本,至今仍有日本宗教友人前来寻根问祖。
综述
杨岐普通寺
杨岐寺原名广利禅寺,创建于盛唐开元(公元713年)年间,宋庆历初(1041年)改为普通寺,该寺位于萍乡北杨岐山,距市区23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溪涧莹流,松柏苍翠,修竹婀娜。地势犹如天堂开放在大地上的青莲花,其中一瓣仿佛一尊大肚弥勒,普通寺则轩于弥勒脐下,奇姿绝妙,无与伦比。杨岐寺普通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7600多平方米,原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寺内现有如来佛、观音、关帝等大型塑像,还有护法韦陀、 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木雕神像,小门、院落、大雄宝殿、观音堂、住宅一应俱全。杨岐普通寺肃穆庄严,金碧辉煌,富有我国南方古刹的独有风格。真可谓是殿宇峥嵘,云烟缭绕,古塔巍巍,古柏参天[5] 。
杨岐寺作为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日本影响更大。据1987年7月,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日本禅宗研究所副所长铃木招雄介绍,杨岐宗在日本影响很大,其信徒发展到100多万人。
2010年被列为重点开发风景区,201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隶属于杨岐(歧)山风景区管理。杨岐(歧)寺现任住持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担任[6] 。
乘广禅师
名僧乘广禅师在东峰开山,高徒甄叔在西峰建寺。杨歧寺始建于唐代,那时杨歧山寺宇栉北,梵宫耸峙,盛极一时。“独步杨歧山顶上,建出花宫胜仙阙,文台壮势射虚空。”直到宋代,杨歧山仍然是“傍古千间屋,腾空百丈楼”。杨岐寺有殿宇十八间,由正殿、后殿、经房、宝塔等组成。走进正殿,可以看到如来佛像,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造像。寺的两侧有唐碑两块,皆为原塔铭,塔被毁后移至寺内,嵌在两侧。左为乘广禅师塔铭,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手书,实为罕见,较为珍贵。寺后有一株唐柏倒栽柏,传为乘广手植,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与千年古寺相映衬。
方会禅师
宋代时方会禅师来杨山创杨岐宗,与黄龙慧南的黄龙宗同为临济宗的两个支派。在唐代中叶中国禅宗有五家: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到宋代临济分为黄龙、杨歧二家,但黄龙一派仅经数传,至宋代末年即绝传。因而临济宗剩下杨岐宗,由于杨岐、临济也不用区别,故以后就将临济宗称杨岐了。临济宗(杨岐宗)历经宋、元、明、清,独荣独昌,弘传至盛,法流繁衍,广布南北。不仅如此,杨岐派历代都有和尚去日本传临济宗旨,前后去日本的高僧就有二十九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