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

家乡区县: 徐州市睢宁县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吴王诸樊的弟弟,因其贤义,吴王和其兄长及吴国国民都欲立他为王,但季札推让不就。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报国心,耿耿方在此。”这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感慨季札对亡友守信所作的《挂剑曲》。季札被封于延陵(今常州),故又称延陵季子。季札受封后,于公元前544年出使北方诸国。当季札途经睢地(当时睢宁地属徐国)时,因平素听闻徐君仁义,所以前去拜访。徐偃王之裔、徐国国君晤见季札时,非常喜欢季札所佩的宝剑,徐君不便明言,季札虽心知其意,无奈刚刚出使,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睢宁县的音乐喷泉

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后,又经过徐国时,他打算把宝剑赠送给徐君,但是徐君已经死了。季札来到徐君墓前祭拜,“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与季札同行的人问他,徐君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将宝剑送给他?季札回答说:“我在心中早就把宝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违反我的初衷呢?”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季札挂剑处修建了“季子挂剑台”。据睢宁旧志载:挂剑台在睢宁西北50里处(今双沟、苏塘一带)的故黄河岸上。

季札对朋友重允诺、守诚信,获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这是明代杨于臣在《咏睢宁》中对季札诚信之举的赞颂。至今,“季札挂剑”这一典故不但被广泛流传,季札挂剑还作为诚信的象征,季札也依然是人们学习讲诚信的榜样。

杳杳飞花(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