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常回家看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发大家扪心自问,自己留给父母的时间又有多少?吴家庄社区的“吴家庄文艺表演队”也打造了一首曲目——《孝老歌》,这首歌用最质朴的歌词传递出儿女对父母深深的情意,感动了许多人。
《孝老歌》令一位老母亲落泪
在吴家庄社区,有一支“特殊”的文艺队,它在2013年3月成立,由40多名辖区居民组成。与别的表演队不同,它的演绎风格定位在传递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歌舞表演,还是三句半、小品,所有节目都紧紧围绕着“孝道”。这支文艺队名叫“吴家庄文艺表演队”。
在马年春节期间,文艺队在社区公园“藤园”内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当表演队的主打歌《孝老歌》响起,“人生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如敬天。为人能把父母孝,国家兴旺黎民安……”一位老妈妈听着听着流下了泪。
吴家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主抓文艺宣传工作的吴素新说:“我特喜欢《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如果我们也能创作一首队歌,唱父母,唱孝顺,呼吁大家多回家看看,那该多好。”于是,吴素新找到文艺爱好者司双印和原燕赵晚报总编辑谷双喜,花3天时间写出民间小调味道的《孝老歌》。这首歌也成为演出队每次演出的必唱曲目。
孝道是文艺队节目主打歌
除了这首《孝老歌》在社区中广为流传,文艺队的其他节目也很受欢迎。吴素新说,演出之所以受热捧,是因为不少节目都十分“接地气”,素材来源于社区,故事人物的原型就在大家身边。
“就拿我居住的吴家庄来说,村里大约有400多户居民,有不少孝顺老人的楷模。我们在编节目的时候,就把居民原型编进去,老百姓都觉得特亲切。”吴素新举了社区里的“大孝子”吴新海为例。吴新海今年70岁,老母亲已90岁高龄。母亲喜欢热闹,吴新海买了个DV,将庙会、演出的“热闹”全部拍入镜头,再播给母亲在炕头看。去年,他还和家人一起带母亲自驾游北京,用轮椅推着她游览了天安门和北海,圆了多年的“首都梦”。
另外,社区里尊老爱幼的吴艳芬、吴艳巧姐妹花;视婆婆为亲妈的潘爱卓;辞掉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病父的师海松……吴素新将这些身边故事都编进了节目。
愿将孝道推广到更多社区
因为节目演得好,又有教育意义,“吴家庄文艺表演队”火了,接二连三的开始有“歌迷”前来学唱。“找到我们的有住在附近的居民,还有其他社区的文艺队,一来张口就要学唱《孝老歌》。”提起这个,吴素新自豪极了。去年9月14日那天,栾城县南关村文艺队一行8人骑着山地车来到南关村,吴素新回忆,刚一到村口,村民们就敲锣打鼓欢迎他们。
自打开展孝老敬亲的演出,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区里刮起了一股“孝道风”。用吴素新的话说,不孝顺的人也唱不出《孝老歌》,只有真正孝顺的人,才能将感情融进歌里。吴素新又坦言,虽然目前开始受邀到其他社区演出,但还是有些“面窄”,她希望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无论是本社区还是其他社区的,都来文艺队,将文艺队打造得更加专业,去更多的社区传播孝老敬亲美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