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永徽五年(654)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高僧弘忍
弘忍是唐高僧,对禅宗发展颇有贡献。他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的《楞伽经》,而改用《金刚般若经》。从此,这种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的定。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经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认为惠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弘忍所倡导的这种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及东南亚和日本,每年慕名而来五祖寺的参谒者至今不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景观简介
一天门
为四足落地式青石门楼,横跨东西南麓古驿道 北边通往五祖五祖寺寺的三叉路口。进入此门,北行不远,迎面小冈上有释迦多宝如来 佛塔,北宋宣和三年(1121)募化修建。塔体八角五级,高6米余,雕刻秀雅玲珑 。
飞虹桥
始建于元代。此桥横跨于两山涧谷之上,单孔发券,长33.65米,高8.45米,雄伟壮观,状如飞虹。两端砌有牌坊式门楼,桥下流泉飞溅,瀑布飞崖挂壁。
六株古稀青檀(俗称油朴树)其中最大的一株,粗四围,高28米,覆盖面积近1亩。
四大殿堂
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和真身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近年新修重建之殿宇,古朴而有气势;毗卢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9),现存的殿堂是后来麻城人募捐修建的,故又名麻城殿。1985年维修,更名毗卢殿。真身殿,又名祖师殿,乃是供奉五祖弘忍真身的殿堂,原来在讲经台下,唐咸亨五年(674),弘忍圆寂前令弟子玄赜修建的,北宋元右二年(1087)移至今址重修。此殿建筑匠心独运,造型巍峨宏丽,前部左为钟亭,右为鼓亭。两亭造型一致,相互对称,内与正殿相通,飞檐斗拱,撑角镌有鸟像。中部为正殿,正面门上方挂有“真身殿”匾额。门前两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龙,门头上横梁雕成空心二龙戏珠,屋顶上有九龙盖顶,两侧均用雕花砖砌。正殿后部正中为“法雨塔”,五祖真身即藏于此。塔壁四周上层,有数以百计的石刻小佛像和镌刻匾额。
七重偏殿
主殿东侧有关圣殿,松柏堂,延寿庵,及第庵,华严庵,佛殿,客堂,斋堂,大寮等;主殿西侧有长春庵,娘娘殿,方丈,监院室,库房,小寮等。
五祖大宝塔
建于民国21年(1932)为五祖舍利(骨灰)下葬处。(五祖真身毁于民国16年)。
讲经台
相传五祖弘忍及引后历代住持僧俱于此讲经说法。此台系用砂岩条石筑成的,正面朝南,背连山脊,台西悬崖千丈,登上讲台,视野开阔,犹如厕身天境。
白莲池
为五祖弘忍手建。池中白莲亦为弘忍手杆至今白莲生长旺盛,亭亭玉立,绿叶如盖,色白香清。
钵孟石
系一块高6米,径9米的天然岩石,平地突兀,形如望月,相传是弘忍所用之钵变成。
洗手池
是弘忍初建寺时,在白莲峰上的一块自然岩石上凿的,形如脚盆。无论晴天雨天,池中始终只有半池水。既不干涸,也不满溢,堪称一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