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寿会馆,凡口岸仍然健在的八十岁以上老人都清楚地记得,那坐落于福星桥东首的鄂式建筑,记得金寿木帮鼎盛时会馆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干的盛况,更忘不了会馆惨遭日军焚烧后硝烟弥漫一片狼藉的惨景。
会馆建于19世纪末年。那时候,金寿帮木号已成为口岸龙窝口一带木业的代表,木号数达到三四十家。在经营和交际活动中,各木号为联络感情、接待宾客、增进友谊、协调业务,迫切需要有一个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业组织和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于是,他们仿照各地建造会馆的成例,择地建设了这座属于自己的木业会馆,该会馆因是金寿帮木号众人集资所建,故命名为金寿会馆。
金寿帮木号,是指同集于口岸的一批来自湖北金寿地方的木商的概称。“金”是湖北金湖(今鄂州市大冶部分地区),“寿”是湖北寿昌(今湖北武昌,即武汉江夏区),两县木商齐集口岸港经营木材,被外界合称为金寿木帮。
金寿会馆择址于福星桥东首空地,占地10余亩。这里地处繁华镇区的边缘,位于贯通南北的木商街北端,向西过福星桥,即为广袤的西洲腹地。在这里建会馆,紧靠济川河木排停泊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为建会馆,金寿木帮筹集巨款购买土地,又从湖北老家请来古建筑方面的名师巧匠。建设时,不惜工本,精选良材,仅打房基所用的木桩,就有数百方之多。
会馆坐北朝南,前面有三座石库门的门楼,每座门楼上均有大理石浮雕,门顶正中嵌有“金寿会馆”金色大字的门额,门两边有石狮一对,雄狮戏弄彩球,母狮护爱幼狮。后来,这对石狮在金寿会馆焚毁后,迁到了镇东兴街姚氏宗祠门前,1953年后移至口岸影剧院,2008年口岸影剧院拆除,该对石狮被该院职工妥善保管,如今已移至新改建的“高港历史文化展示馆”门前。
金寿会馆是金寿帮木号繁荣鼎盛的产物,对金寿帮木号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金寿帮木号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除大力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将木桥福星桥翻建成石桥,牵头改建了木商街北头的金记桥,对刁铺起凤桥、腾蛟桥的建设以及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所有这些,在金寿会馆建成后,大多都是在这里研究决策的。
金寿会馆经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1939年12月14日深夜,一支日本小分队乘小汽艇从杨湾登陆,血洗了草关帝庙和口岸关帝庙后,又来到金寿会馆,一把火将其烧得精光,然后乘汽艇扬长而去,声名显赫的金寿会馆从此从地面上消逝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