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是个好地方
夏荃《退庵笔记》中有一则专写了东山寺:“出东门过迎春桥里许,有东山寺,旧名东山常乐教寺,唐大中年建。”夏荃写的是早已移址重建的东山寺。
邑人习月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东山寺》一文:东山寺,旧名“东山长乐教寺”,又叫“东明寺”、“东禅寺”,始建于唐朝大中年间(847-859)。寺址原本在海陵东门外迎春桥东北的土山庄(今东郊乡鲍坝村)徐家山子处,即现今华辰尊园住宅小区地段。
习月所说的这一“寺址”,才是最初时的东山寺。东山寺从唐朝经历了六百几十个春秋,到了明朝,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有了一次特殊的变化,是有人看中了“寺址”:
邑人保定知府徐嵩、南京都察院照磨徐岱兄弟,认为寺址的风水甚好,遂以十万钱买下了这块风水宝地,以为他们父母的墓地。
三百多年后的1981年,鲍坝农民在这里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墓主为徐蕃夫妇,可见这便是徐嵩、徐岱兄弟为父母建造的合葬墓,造墓时间为嘉靖十二年(1533)。
墓葬完好,所以大量丝织品出土后,被冠以“大明衣冠”,成了泰州文物里的珍藏。
徐蕃生前官至工部右侍郎,是明朝正三品的高官,他们夫妇这一对不腐古尸也是稀罕的,之后历经国内巡展,如今陈列在泰州市博物馆新馆。
这是东山寺历史上一段可堪寻味的插曲,东山寺魅力可见一斑:没有东山寺,恐怕就没有了二徐兄弟的“眼光”,泰州“大明衣冠”的珍藏也定然失却了宝贵的一部分。
东山寺的僧人拿着十万钱,另择宝地,将东山寺新建到了原寺南面约200米处,也就是如今老街东北角不远处的梅苑小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