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济,明嘉靖进士,靖江第一名宦,曾任江西巡抚,河南卫辉知府,南京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刘光济不只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诗人与书法家,与王世贞相交。刘光济一生刚直,推行一条鞭法入万历新政,完善赋税制度,却因得罪张居正而被勒令退休,而晚年养子入狱,悲伤过度,黯然辞世。
刘黄后人嘉靖登进士
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二十,随着一声洪亮的啼哭声,一个男孩出生于靖江东沙二十四图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家姓刘,祖先与姓黄的有些瓜葛,人称刘黄氏。刘黄氏在当时的靖江属于旺族,人口最众。
这个孩子取名光济,字宪谦,号应谷。
刘光济“生而卓颖善诵,十五年工属文,辞气沛发,川盈鹄翔,无所不畅”。但是,光济“生平著述,多散佚不传”。所以,他早年的文章我们几乎无缘看到。
刘光济13岁考中了秀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八月,刘光济乘船到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列六十四名,时年24岁。他的同榜举人有后来的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的首领太仓人王世贞。世贞小光济六岁,两人自此订交,惺惺相惜,成为相当要好的朋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刘光济赴京参加会试,连捷进士,列二甲第二十五名。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登科录》保存有刘光济的家状,其中载:刘光济,贯直隶常州府江阴县,民籍,靖江县人。
不畏生死护犒军辎重
刘光济考中进士后,初授户部山东司主事。他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整顿临清仓。他办事公正,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回京复命,行囊如洗。此后,刘光济擢户部员外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蒙古俺答率军自古北口入犯,长驱至通州,直抵北京城下。明世宗朱厚熜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十八日,大同总兵仇鸾先期率兵来到。朱厚熜拟派郎中以上级别的官员前去犒赏。此时,蒙古铁骑就驻扎在北京城外,出城随时都有可能碰上敌军,众官员面如土色,纷纷低头不语。
刘光济挺身而出,慨然说:生不食县官耶?意思是说难道我们不是吃朝廷俸禄的吗?言下颇有对那些畏缩怕死的同僚的不满与讥讽。他脱掉官服,裹上头巾,穿上护膝与护身金属背心,带着十几名老弱兵丁,押着辎重乘夜出城。这帮兵丁没有打过仗,听到树林间风簌簌,树叶飘落,便会吓得魂飞魄散,以为伏兵,想要逃跑。刘光济手按宝剑,走在队伍前面,奋力前行,终于不辱使命,将犒军辎重送交大同来的援军。
是时,王世贞官刑部员外郎,与刘光济比邻而居,他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由衷地说:予之善刘君,自庚戌秋事,始居未尝不指屈,窃叹服也。
这年,刘光济三十岁。也正因这次不俗的表现,刘光济很快官升户部山西司郎中,并于第二年外放河南卫辉担任知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