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握海府 裕国第一筹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云仙,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通经致用,学养丰富,因时济变,淹贯中西。李鸿章称“当世所识英豪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为最”,梁启超赞之以“中国首讲西学者”,汪荣祖誉其为“最勇于挽澜之人”。同治二年(1863),郭嵩焘曾短暂出任两淮盐运使,驻节泰州。从三月廿一日授职到六月廿九日命署理广东巡抚,三月有余,而自六月十四日履任至八月初九离开,在泰仅五十五日,时间虽短,却是郭氏一生浓墨重彩的华章。《郭嵩焘日记》皇皇两百余万言,记咸丰五年至光绪十七年经历备详,稿本现藏湖南省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今读其日记片段,参以诸家信札公牍,可略述郭嵩焘在泰州之行迹。

出任:不被看好
郭嵩焘掌两淮盐运,出于同治元年底李鸿章函请曾国藩荐奏,但其亲家兼知交曾国藩实对此并不放心。早在李鸿章拟请郭嵩焘出任苏松粮道前,曾国藩复李鸿章书云“筠公芬芳悱恻,然著述之才,非繁剧之才也。”“芬芳悱恻”原为誉挽屈原之美词,曾国藩以此谓郭“自视过高”,性格直道而操切,与人共事多扞格。又谓“渠性情笃挚,不患其不任事,患其过于任事,急于求效。若爱其人而善处之,宜令其专任粮道,不署他缺,并不管军务饷务,使其权轻而不遭疑忌,事简而可精谋虑,至要至要!切不可使权位兼隆,耳目众属,急于功效,反多损失。”素有知人之明的曾国藩话说得很重,他看出郭文人气质浓郁,“恃己蔑人,所作所为无不任意”,脾性为官场难容。同治元年八月郭嵩焘出山,先抵安庆晤曾国藩,曾氏尝书赠一联以勖勉之,联曰“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生平“未尝敢以第二流人自处”的郭嵩焘也自知“与人共事动辄抵牾”,“心直口快,往往面责之处,直与人难堪”。其晚年亦有自省,称“自少奔走衣食,涉历仕宦,既无承迎之才,性又迂直,为人简视多矣”。

小骄傲.(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