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古代史,大唐王朝衰落后,在经历了前后72年的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后,并未一步到位实现彻底统一,直到公元1206年元朝统一中国前都基本是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期间首轮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三个“鼎足”王朝(按建立先后)依次是大辽、北宋和西夏。西夏的都城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北宋的都城是河南开封,大辽的都城则为上京临潢府,就是现在的巴林左旗林东镇。
大辽王朝建立后,历经209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辽境内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为丰富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存于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都城遗址、辽祖州祖陵遗址、后召庙、辽代真寂之寺等遗址,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辽三彩”传世瓷器,以及考古发现的“一国两制”政治创举,都是辽王朝辉煌历史的见证,这种与“盛唐文化”具有承继关系的契丹辽文化,成为巴林左旗独有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巴林左旗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左旗的辽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优势,辽上京都城遗址、真寂之寺、祖州祖陵等遗址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充分发掘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辽文化产业,使历史文化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提升左旗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旗委书记王玉树多次在旗委全委会、旗党代会上就加快发展辽文化产业做出论述。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左旗有效保护和积极发掘辽文化资源,加快发展辽文化产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10年初,旗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将发展辽文化产业确定为全旗“五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2011年初,在旗人代会通过的《巴林左旗“十二五”规划》中,把巴林左旗打造成中国辽文化旅游胜地、把林东镇打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确定为未来5年巴林左旗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
为推动辽文化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左旗委、政府几届班子不遗余力,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推动辽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工作。文化旅游、招商等部门深入发掘辽文化品牌内涵,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加快发展辽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近年来,旗里累计争取国家、自治区文保部门资金近千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工作。编制完成了《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启动了辽祖州祖陵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旗里又筹集相关项目资金1035万元,相继实施了辽上京遗址防洪工程、辽祖州祖陵遗址防洪工程和看护房建设等文保项目,并配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内蒙古考古所对辽祖州祖陵进行系统考古发掘。目前已连续6年对辽祖州祖陵进行保护性发掘,基本探明了辽祖州祖陵遗址格局,为申报建设辽祖州祖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扫清了技术障碍。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辽上京遗址五年考古工作计划,2011年7月中旬将开始对遗址乾德门进行第一期发掘工作。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董新林研究员对此评价说,辽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辽文化重要载体辽上京城遗址和辽祖州祖陵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发掘,对加深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辽文化产业开发之路,并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旗里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了辽真寂之寺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分三期进行,主要进行遗址保护和辽文化景点复建工作。目前已完成投资3800万元,完成了千佛殿、圣水亭、三面观音雕像、释迦牟尼文化广场等宗教区项目建设和水莲花广场、九叠瀑布、圣水湖等旅游景点建设,并完善了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09年9月份,该景区已成功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借智、借力发掘整理历史文化,为辽文化产业发展注入魂魄。旗人民政府与中科院考古所、内蒙古社科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考古所、赤峰学院等单位的辽史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发起成立了中国契丹·辽文化研究学会,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契丹·辽文化研讨会,出版了《首届辽上京契丹·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举办了中韩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辽史研究论文集》;与赤峰学院签署了关于发掘与整理相关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意向;与央视《百科探秘》栏目合作,制作并播出了4集系列电视片《探秘草原皇城》;投资280万元聘请北京上造影视拍摄了《梦落繁华———辽上京》电视宣传片。
以赤峰市辽代大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借鉴西安“曲江模式”,加快上京辽文化产业园建设。
自治区拟将赤峰市辽代大遗址群上报国家文物局,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左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谋划筹备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祖州祖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立项工作,2011年8月底有望得到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
目前,旗委、政府已经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就辽上京遗址公园和辽祖州祖陵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达成意向协议,得到国家文物局、自治区和相关部门批准后,将得到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同时也将加大配套投入力度。届时,一个保护措施完备、遗址展示充分、供市民及游人休闲利用的大遗址景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设辽文化遗址公园,是巴林左旗实施上京辽文化产业园项目的核心依托,积极学习借鉴西安曲江发展盛唐特色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是巴林左旗推动上京辽文化产业园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切入点。
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先后4次赴西安曲江新区参观考察,系统了解“曲江模式”依托遗址遗迹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价值发掘,打造一个或多个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城市开发建设的“文化 旅游 城市建设”的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内涵;聘请西安美灵机构策划完成了《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聘请西安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目前,正聘请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华夏所编制《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并聘请中国工程院张锦秋院士主持一期工程“修规”编制工作和“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演艺中心”、“辽上京古玩城”等主要建筑的单体设计工作,有关工作将于2011年9月底完成。根据规划,上京辽文化产业园占地4740亩,预计总投资60亿元,将建设以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中心,形成“一带”,即遗址绿化景观带;“三轴”,即文化展示体验轴、城市服务功能轴、城市视觉形象轴;“四区”,即文化综合展示区、旅游商贸配套区、遗址文化展示区、草原风情体验区,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是文化综合展示区建设,占地600亩,总投资近20亿元,主要建设“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演艺中心”、“辽文化景观广场”、“辽上京古玩城”、“辽上京购物中心”、文化生态住宅及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上京辽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采取区域城市运营模式开发建设。旗人民政府已于201年6月26日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现已启动场地平整工作。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未来5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论述,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充分发掘自身拥有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要想使历经千年沧桑的文明遗址遗迹永远保存下去,建设国家遗址公园无疑是最好的办法。而依托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必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带动地区旅游业、物流业、演艺业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如今,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这艘新经济航母风篷正举!相信随着该产业园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以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以辽祖州祖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真寂之寺景区等项目建设为节点,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带动全旗、辐射周边的国家级辽文化产业示范区将很快出现在千年故都辽上京大地。
我的个人主页地址:http://710638750.qzone.qq.com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710638750srgl
我的梧桐子代言家乡地址: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balinzuoq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