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荆州

家乡区县: 湖北省荆州区

   【荆州的由来】史前时代的荆州所涵盖的范围,在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禹贡》中就有其记载。据《禹贡》记载,荆州为大禹时的九州之一:“荆及衡阳惟荆州”,意思是北起湖北省南漳县一带的荆山,南到湖南省南岳衡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古代荆州的范围,也就是说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古人的心目中,“荆”与“楚”是不可分的。由于楚子(楚国国君为子爵)被分封在古代荆州的范围内,所以,在先秦典籍中,楚人有时也被称作“荆人”、“荆蛮”,楚国有时也被称作“荆国”;而在西周金文中,一再反抗中央王朝的楚国人有时也被称作“楚荆”或“反荆”。近年来,在荆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史前时代考古发掘中,曾发现两例刻写在陶器上的陶文。这两例陶文的写法与西周金文中“荆”的写法非常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荆”字最早的起源。
   【史前时代的荆州】旧石器时代(距今三百万年至一万年前)是人类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荆州市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发现很少,最著名的是位于荆州古城北面约五公里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位于庙湖(长湖的一部分)南岸的一处小土岗上。在这里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居住遗迹和石器制作场,距今四、五万年。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层关系明确,文化遗物丰富,遗迹关系清楚,特别是原始人类的居住遗迹、石器制作场等的揭露,是中国迄今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在平原地区的活动遗迹。它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旧石器文化区系类型的特点以及与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有鉴于此,鸡公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1992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是人类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荆州市的新石器时代可分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大的具有相互传承和发展关系的阶段。荆州市范围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五十多处,多分布于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岗地上。比较著名的有阴湘城古城、走马岭古城、鸡鸣城古城等等。

新纯之風(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