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长大变美更宜居

家乡区县: 重庆市铜梁县

“铜梁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长大了、变美了,也更宜居了。”走在城区大街小巷时,市民们都会这样说。  10年前,铜梁城区面积不过15平方公里。经过几次规划修编,东拓南扩,如今,铜梁变大了,正在形成50平方公里大城区框架。铜梁变美了,街道宽阔洁净,行道树郁郁葱葱,夜晚霓虹闪烁、流光溢彩。铜梁更宜居了,公园绿地多了,出行更加方便了,休闲健身去处更多了……城市发生的这些巨大变化,离不开我区近年来大刀阔斧的建设和改造。

城区框架扩大

公交网络更完善

重庆三环时代来临,铜梁则迎来进一步融入主城的发展良机。立足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我区结合区域实际,规划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新蓝图,建设铜梁城区到蒲吕的一体经济带及以玄天湖和小北海为中心的南北“两翼”旅游度假区。

为加快打造“一体两翼”大城区,我区首先在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了推进速度。目前,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骨干道路已基本构筑起“一体两翼”大城区城市骨架。

城区变大了,就必须畅通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出行。

今年上半年,我区通过实施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形成“三环十八线”城市公交网络。公交线路规划由6条增加到21条,现已开通13条,运营里程由79.3公里增加到175.8公里,增加了对新建小区和工业园区的覆盖。

城市建设凸显地域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魂”和“根”,而龙文化则是铜梁文化的精髓和金字招牌。我区在城市建设中,充分挖掘以“铜梁龙”为特色的地域文化,并将其完美地融入城市建设的一砖一瓦中。

如今,从广场、公园、两河休闲景观带到标志性建筑,再到路标、路灯等功能设施,都能找到“铜梁龙”的身影。

淮远古镇是我区将人文历史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有益尝试。整个古镇无论从风格布局还是建筑细节都匠心独运,融入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小青瓦、马头墙,一排排明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沿淮远河两岸徐徐展开。风雨廊桥横卧河面,沿河石栏上一条条雕工精湛的“铜梁龙”栩栩如生,掩映在垂柳绿阴之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我区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之一。

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今年,我区还将对人民公园进行提质,目前正在进行景观石、休闲座椅、十二名人铜雕的深化设计工作。

绿化亮化工程

给城市添彩

绿色凝结着生命和灵气,绿色带给城市活力。在管网改造过程中,我区移栽行道树5800余株,种植各种鲜花、灌木近40万株。去年底,城区绿化面积达1060公顷,绿化率39.41%。不断刷新的增绿数字背后,是城市绿化进程的一个个脚印。它记录着城市的美丽蜕变,传递着自然的亲切,也传递出城市的人文情怀。

城区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2天,居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所有区县中的第一名。在城区公园和巴川河沿线散步,你就如穿行在绿色的长廊,置身在绿色的世界,让你确确实实感受到绿化景观给城市带来的美丽和惬意。每天早晚,绿阴之下,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作为城市建设改造的点睛之笔,铜梁城市的亮化工程营造出了“五彩缤纷不夜城,流光溢彩惹人醉”的景观效果。入夜的铜梁,大街小巷,盏盏路灯,明亮辉煌。几十栋高楼,景观灯、霓虹灯变幻着迷人的色彩,把城区点缀得五彩斑斓。

夜景灯饰改造工程由楼宇灯饰和行道树探照灯两部分组成,突出以主要街、路亮化为框架,以两侧建筑亮化为重点,以行道树亮化为点缀的多层次、立体化特点。

此外,为提升城市景观整体形象,方便群众夜晚出行,今年上半年,区市政园林局还启动了破损路灯更新工程,目前已维修路灯600余盏。

城区全面提质改造

让城市更宜居

城市要前行,民生要改善,旧城如何变“新城”?我区对城市进行全面的提质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品质。

在管网改造过程中,我区对城区改造范围内的69条主次干道进行了全面提质。重新铺装人行道面砖35万平方米,拓宽道路面积约1万平方米,清洗主干道周边建筑外墙约18万平方米,改造主干道周边店面的门头、门柱及店招店牌面积达43万余平方米。目前,巴川河综合整治及景观带建设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郁闷的小葵花(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