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 煮海煎盐 赋甲千秋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东台市

汉初至清末,东台为淮盐重点产区。自吴王刘濞(前195年)组织移民煮海为盐,至清末民初张謇(1914年)废灶兴垦,2100多年的东台经济史,就是一部煮海煎盐的盐业生产发展史。

东台盐产量及税赋额居两淮之冠。唐代海陵监驻西溪,年产盐六十万石,居全国十大盐监之首。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东台县产盐938734引,合187743吨,占两淮三十个盐场总产量的47%。盐民们水中制卤、火中取盐,世世代代用汗水和生命,支付着赋甲两淮的税赋,支撑着州府的繁华、国帑的充盈。

灶、团、丿、墩、仓、总,由盐而起的地名遍布域中,组合为场镇的兴盛、古城的繁荣。

1、盐粟盈仓 淮南名郡

三国魏晋南北朝,江淮战争频仍。东台成为淮北山东等地南下难民躲避战祸聚居之所,生产生活相对稳定。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东台地域设置一郡两县,时称“淮南名郡”。

隋文帝时代,海陵青盐红粟,“仓储糜穷”。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赵破阵、杜伏威先后率灶丁义军在海陵一带击败隋朝禁军,威震江淮。

2、唐塔惠民 盐监居首

唐贞观年间,海春轩塔建于西溪。

武德九年(626年),宁海县署(西溪)改海陵盐监,监东台、金沙(海门)、竹溪(草堰)等南北八盐场,东台地名见于世。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海陵监移驻东台场,年产盐60万石,居全国十大监之首。

唐大历二年(767年),淮南黜陟使李承修筑常丰堰,楚州至海陵盐农得以乐业,称之为“李堤”。

3、淮盐鼎盛 赋甲一域

宋代海陵监盐赋,最低为淳化年间70万贯,最高为嘉定年间1100万贯。

明初裁撤海陵监,设两淮盐转运使司泰州分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泰州分司移驻东台,辖东台域内十盐场,称“淮南中十场”。分司年盐赋额为429760引,折为42976吨,值白银2148800两。

清康熙五年,两淮盐赋占全国总课额的64.5%。

两淮盐赋甲天下,东台课税甲两淮。

4、西溪盐官 北宋三相

北宋开宝七年(975年),海陵监移迁,西溪设盐仓监管五盐场。

景德、天圣年间(1004—1023年),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先后来西溪任盐官,理盐政、恤民生,浚晏溪河,垒中州山,修捍海堰,育牡丹园,建书院,拓坊道,做了一系列实事善事,后相继入朝为相,成为西溪佳话。

5、范公修堤 忧民御海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官监西溪盐仓,见常丰堰久废不治,海潮倒灌,淹灶漂庐,奏请修堰。天圣二年,范仲淹任兴化知县,在泰州知州张纶、两淮盐转运使胡令仪支持下,动员通、泰、楚、海四州四万多民工,历经四年,筑成捍海堰,北起阜宁庙湾场,南至栟茶场,全长180余华里。沿海一带农、盐两利,后人尊为“范公堤”。

三、人文荟萃 思想启蒙

煮海煎盐衍生出东台的经济结构,熔炼出东台的社会人文。从宋代晏殊、富弼、元代缪思恭的词作传世,到清代东淘十一子的诗群崛起;从明代高谷入相五朝元老力倡良政,到清末丁氏五翰林参与维新,石莲检验着盐品,锅丿结晶着盐魂。

如果说,监管西溪盐仓的范仲淹常因催税“猛且贱民、缓则罹咎”而忧虑,由此孕育了先忧后乐的从政情怀;那么,自幼烧盐的王艮在丁役中悟出“百姓日用即道”的理论,无疑锤炼出为生民立命的赤子盐魂。

于是,产生于东台的安丰之学,发展为传承中外的泰州学派,掀起了明末社会思想启蒙的浪潮;与同期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启蒙相呼应,蔚为古代人类思想进步的东西方大观。

1、书院社学 肇兴教育

北宋晏殊任职西溪时,创建西溪书院,“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停废,自晏殊始,重启兴学教育之事。”范仲淹任西溪盐官时,改书院名为晏溪书院。

东台“盐场之有社学(元明清三代的地方教育机关和学校),盖自判官徐鹏举始。明弘治二年(1489年),鹏举分治泰州十场,乃场置一学”,东台教育由此肇兴。

2、王艮学说 传播中外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1483-1541年),明代安丰场盐民,成化蒙童,弘治灶丁,正德盐商,嘉靖学者,是自学成才平民思想启蒙家、哲学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民本理论,创立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启蒙学派——泰州学派,通过九传弟子1136人传承扬厉,在明清时代掀起思想启蒙大潮,成为媲美西方文艺复兴、科技启蒙的东方思想文化大观。

3、人聚福地 文化融合

东台是一个移民大家庭。语言:江淮官话下江区泰如片方言;菜肴:淮扬菜,盐帮菜;住所:盐灶、农村大多为“丁头府”茅草房,城镇大多为“硬山造”式青砖小瓦庭院;融合成多种元素的地域文化。

自汉初以来,经历多次内外人口的融合,至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全县编户215219户,人口1315974人,成为黄海之滨的一等大县。

四、良吏贤士 民本垂范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东台建县,以产盐供赋为主的海隅诸场,有了近靠政治经济中心择居从业的机制,贤良方正更能常见。吴提举修建泥泞路、杨御史减免交际费、叶分司宽待欠税户、汤大使献身抗海潮,欧阳锴、冯道立、魏源、张謇等良吏贤士明官德、守良知、恤百姓、利民生,实践了孔孟的民贵学说,弘扬了王艮“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的民本思想。

“民知终事之义,士服礼义之方,濒海泻卤之地,焕然文明之乡”,三百多年前地方文献描摹东台 “文明”的措词,比西方国家“文明”用语的出现,早了半个多世纪。

1、盐民伉俪 诗词联袂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1618—1684年),安丰盐民。他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是一位坚持高尚气节、反映盐民生活的爱国诗人,有《陋轩诗》集传世。

吴嘉纪夫人王睿(1621—1683年),清代女词人,著有《陋轩词》集。夫妇二人珠联璧合,甘守清贫,为人所敬崇。

空心菜(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