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泾川政府工作报告(二)

家乡区县: 甘肃省泾川县

 六、加快推进城镇开发,县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快重点区域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精心编制建设规划。按照“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适度超前、一次到位”的要求,高质量编制完成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纲要、县城风貌控制规划,精心编制城北仿唐街景、城东综合开发、城西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推进开发建设。切实加快城北开发,朝阳东路、文昌北路建成通车,新城东路、文昌南路完成路基工程,人武部业务用房全面建成,公安局、人社局业务用房及城关农民安置楼建成主体。加快实施城西开发,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土地征用和规划审查,棚户区改造、泾州大桥等工程加快实施,拉开了县城北扩西移框架,拓展了开发建设空间。全力推进城东开发,世纪花园住宅小区、农民安置楼等工程顺利实施,东大街、泾州街、一中路改造提升工程按期完成,城镇开发建设呈现出多点突破、区域推进的良好势头。切实强化综合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初步形成,一些影响县城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扎实开展规划执法集中整治活动,组织拆除了一批违法建筑,有效遏制了乱修乱建行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进一步增强。
七、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发展。积极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发展机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快完善景点体系,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准确定位抓规划。按照“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战略定位和大景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精心编制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百里石窟长廊建设规划、吴焕先烈士纪念馆规划,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突出特色建景点。充分挖掘佛道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大云寺大雄宝殿工程加快实施,山门、藏经楼开工建设,百里石窟长廊保护世行贷款项目通过预鉴别,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建成主体,天池滑雪场建成运营,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布展工作全面完成,旅游景点体系更趋完善。广泛宣传创品牌。成功举办海峡两岸西王母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大云寺寺管会挂牌及佛舍利安奉一周年纪念活动,大云寺•王母宫景区被列为全省20个旅游大景区之一,大云寺文化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全省文化企业30强”,歌舞剧《女神•西王母》在兰州成功首演,泾川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促带动。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举办丝绸之路与泾川历史文化学术研讨活动,整理编著《泾川佛教文化论》、《西王母民俗志》等著作,形成了一批较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扎实开展学术研究,大云寺遗址文物考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加大文化招商力度,组团参加文博会、兰洽会等重要节会,成功签约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八、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县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30项,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高平中学、丰台中学教师周转宿舍竣工投用,职教中心实训车间、泾川三中教学生活辅助用房和飞云中心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全面建成,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增强卫生服务能力。玉都、太平卫生院业务用房及职工周转宿舍、25个村卫生所建成投用,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加快“乡村舞台”建设,组织承办了全省“乡村舞台”建设现场会,全面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改造升级工程,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体育比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努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九、精心措办惠民实事,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精心实施通乡通村油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扩网、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开工实施长庆桥—飞云—高平—太平三级公路改造工程,建成罗汉洞景村—红河龙王桥、黑梁河公路等通村油路(水泥路)31条139.2公里,开建公共租赁住房60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00户、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完善保障体系。集中开展低保清理核查,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工作,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34%;认真实施紧缺人才引进、民生实事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安置高校毕业生826人,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防灾减灾保障能力,建成覆盖全县的地震预警系统。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管控,高度重视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十、努力改进政风行风,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大力弘扬务实政风,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如期完成县级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工商质监、城乡规划、计划生育、公安交警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持续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切实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加大民生、“三农”及社会事业投入,全力支持金融、电力、通讯、气象等驻泾单位有效开展工作,民族宗教、监察审计、统计调查、防震减灾、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完成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资格确认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分别达到94%和92%。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扎实开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清理,集中开展工作作风虚浮、服务效能低下、侵害群众利益等36个专项整治活动,干部作风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及乡村财务清理核查,扎实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快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重要动力,全力加快机制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以改革创新的举措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把规划引领作为基本前提,立足县情实际,优化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定位,强化顶层设计,以健全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市场引导作为有效手段,用市场理念谋划发展,用市场手段解决难题,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多方搭建发展平台,以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根本保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引导各级干部在服务中发挥作用,在实干中贡献力量,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及离退休老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对国省投资项目的依赖性较大,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支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受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个别项目未能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工业经济总量不足、效益不高,对财政的贡献十分有限;特色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与深度开发、集群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单位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少数干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路上a(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