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仿真绣——艺术特点

家乡区县: 江苏省通州区

  南通仿真绣也称沈绣,是汉族刺绣工艺之一。作为苏绣的一个分支,这得名于它的创始人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南通仿真绣继承了传统苏绣的风格,体现了苏绣艺术的平、齐、光、亮等工整细腻的特点。

  南通仿真绣2007年3月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通仿真绣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所创,因此“也被称为“沈绣”。2007年3月,南通仿真绣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 南通仿真绣的创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沈寿(1874年—1921年),原名沈云芝,苏州吴县人,后定居南通。慈禧70大寿时,沈寿夫妇绣制了《八仙上寿 》为慈禧太后祝寿,得到慈禧的赏识,赐“福”“寿”予沈寿夫妇,沈寿才把原名改为“寿”。沈寿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南通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为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

  沈寿仿真绣的传神、写实、逼真是其他刺绣不能比拟的。丝线的自然光泽、明暗关系的处理,绣面神态变化无常,是绘画所不能及的。油画能调出的颜色丝线都能表现。一种颜色以浓淡色差之分有十几种或二十种之多。在用针方面沈寿也改变了以往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而是按自然物的形状旋转铺绣。这些艺术特色使仿真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南通、苏州一带得到传承与发展。

  南通仿真绣的画稿以油画、照片和自然界的物体为对象,吸收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西方艺术,为典型的中西方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其色彩比传统的苏绣更加丰富,丝线的自然光泽与独特的针法、明暗关系所展示的刺绣作品变化莫测,立体感强,从不同角度观看都会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用针和用线方面充分体现了刺绣的针法与绣线的工艺,作品具有仿真的艺术效果。

  南通仿真绣与其他汉族传统刺绣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特征。作品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的技法于刺绣技法中,使得作品立体感强、物像生动逼真。仿真绣源于苏绣,但以刺绣来表现物象的光影、色彩,使之达到仿真、逼肖的艺术效果,则有别于传统苏绣。

顾雪玉(2015-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