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大理

家乡区县: 云南省陆良县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一座千年古城。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南诏国建立至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大理风景名胜区主要含大理古城、苍山、洱海、白族风情: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处处美景,尤以清碧溪为最;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就像“群山间的无瑕美玉”。大理的其他著名景点有:大理的城市地标崇圣寺三塔、白族人心中象征着爱情忠贞蝴蝶泉、洱海明月等。

      大理白族人口众多,白族风情多姿多彩。白剧、洞经古乐、霸王鞭、大本曲等是大理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始于唐代的传统盛会三月街、白族本主崇拜、白族三道茶等民俗更蕴含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街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逐渐演变而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理,治也,“大理”意思即是大治理。在从公元902年到公元937年南诏灭亡后的30多年间,洱海地区出现了三个短命王朝。大理国的开国国君段思平建立政权后,实行新政,改革旧治,推行礼治,便取国号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朝大理地区属永昌郡。
      唐朝在洱海地区,从南诏国到大义宁国,王朝更替频繁。 文化传统戏剧

      白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演唱的一种古老的戏曲种类,原名叫做吹吹腔剧,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丽江市部分白族聚居地区流传甚广。白剧音乐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唱腔音乐和伴奏曲谱。由吹吹腔和大本曲两大类所组成的唱腔音乐,同时还吸纳改良了部分民间的乐曲;伴奏音乐包括传统吹吹腔的唢呐曲牌、打击乐和大本曲的三弦曲牌,也融合了部分民间的吹打乐和歌舞乐。

传统艺术

      白族扎染技艺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其成品在古时候叫做绞缬,大理本地称其为疙瘩花布、疙瘩花,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多为本地的白族人。目前,白族扎染技艺是白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理风花雪月的由来
      大理自古即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风花雪月四景著称。所谓“下关风”,是因下关位于垭口,风季时狂风呼啸穿街扫巷,一出下关,则风烟寥寥,不见稻浪。而“上关花”,据大理府志记载:“山茶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过闰月则多一瓣,俗以先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苍山山势雄伟,南北长42公里,上有十九峰、十八溪,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银装素裹璀璨夺目,这便是“苍山雪”;洱海清澈如镜,宜泛舟漫游,每当皓月当空,苍山银峰粼粼闪烁,银光月色交相辉映,白族渔姑出没于波光树影之间,这就是“洱海月”。

大理
茶花之乡      山茶树在云南属寻常之物,在大理更是几乎每户人家或多或少都有茶花。大理山茶栽培的历史悠久,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成为庭园重要的培植品种,元明之际,更加繁盛。大理山茶为常绿大花乔木,高可达10余米。春季来大理,可以看到这里盛开的茶花哦。

 

小燕子的俊(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