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作为河西的商贸重镇,不仅在我国经济、文化史上写下绚丽的篇章,在饮食文化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中国古代饮食思想、中国传统食礼在这里积淀、滋长,形成了底蕴丰厚的地方饮食文化,来来往往的商旅、移民和守边士卒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使各地的饮食文化在这里汇集。
玉门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玉门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雪山驼掌,是玉门宾馆的厨师精心设计的独创名菜,以营养丰富的驼掌为主要原料,用母鸡、青豆、火腿、鸡蛋等作配料,经多道工序精心烹制而成。“雪山驼掌”以终年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广阔无垠的戈壁滩和沙漠之舟的骆驼群为背景,经过精心构思,以高超的烹饪技艺再现了河西走廊特有的壮丽景色。
麻什子(也称疙丁子):和面要硬,擀切成小方面丁,煮透捞出盛在木制筒里,然后以羊肉汤为主配制汤料,投入粉块、粉条羊肉沫、豆腐丁及其它块状菜丁。汤配好后,再将煮熟的面丁放入,稀稠适中,盛碗食用。肃州人常把这种饭叫“羊肉麻什子”,或叫“小饭”。
拉条面:这是玉门人日常的主食之一,家庭饭馆随处可见。和面时放适量食盐,经过揉、揣、醒等工序,做成面剂,食用时搓圆拉细人锅煮熟,拌以各类炒菜或炸酱即可。上炒锅加料配炒,即成炒面。拉条面名目也多,细圆的叫鸡肠儿,更细的叫一根线,按成宽扁的叫扁叶子,窄扁的叫韭叶子,要求是拉的越薄越好。鸡肠面揪成一寸左右的叫“炮仗子”,更细的叫“香头子”。扁叶子揪成方形薄片的叫揪片子。在饭馆吃这种面时,可根据食用者的习惯叫饭,配菜除炒面有固定的菜汁外,其它可任选炒菜。但一般的,吃这种拉条面有用肉沫为主配以少量葱蒜之类菜肴,现炒的菜叫“亮子”,或叫“小 炒”。亮子炒好后,浇盖在面上,拌匀即食。这种面不仅饱肚,又是美味享受。
拨鱼子(也叫拨疙瘩) 把面粉加入水拌成稠糊状,盛入碗中,用筷子一个一个直接拨入锅中,呈两头尖,中间粗的鱼脊形面条,或干拌,或浇汤食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