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博物馆

家乡区县: 铜川市印台区

全馆的基本陈列分为遗址遗迹序列展示、耀州窑史陈列、参考研究室、示范参与室四部分。“遗址遗迹展示”由唐三彩作坊、窑炉及唐至元五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瓷作坊、窑炉群组成,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该窑宏大的生产规模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耀州窑史陈列”展示历代陶瓷器物、标本、生产工具、窑具等1000多件。系统地反映了该窑辉煌的历史成就。“参考研究室”分期、分类、分式展出历代典型性陶瓷标本1000余件和相关图文资料、科学数据,供有关专业人员、院校师生、陶瓷爱好者进行比照研究。“示范参与室”模拟古代陶瓷生产工艺流程的重要环节,即俗称的“陶吧”,在这里您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下,亲自动手制作各种陶瓷器皿,并提供代烧服务,令您充分体验陶艺制作的非凡乐趣。 陈列物——提梁倒灌壶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耀州窑陶瓷文化园区”以耀州窑博物馆为中心,即将建成“耀州窑艺术陶瓷商城”和“耀州窑培训交流中心”,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唐三彩窑址保护展示大厅”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区南望著名历史古都西安,北接人文初祖黄帝陵和革命圣地延安,占据着陕西北线旅游的交通枢纽地利,是承接陕西省中部、北部旅游业发展的黄金重地。

耀州窑博物馆不但是中国规模最大、序列性最强、内涵最丰富的专题性古陶瓷遗址博物馆,同时集遗址陈列、文物陈列和模拟制作演示三位于一体,科学地再现了耀州窑长达八百年的烧造历史及其取得的惊人成就,耀州窑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为科学地收藏和陈列展示千年耀瓷珍品,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耀瓷文化,促进中国古陶瓷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史、科技史、建筑史、工艺美术史等的研究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翔实的实物资料。

展览与藏品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瓶

北宋(960-1127年)

1969年铜川市耀州区出土,黄堡窑产品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小口,翻沿,圆唇,短颈,折肩,深腹,隐圈足。施青釉,釉色青绿,釉面开片。足底无釉,胎色灰白,质坚硬,较细。肩与近足处刻莲瓣纹,腹部刻缠枝牡丹纹。

青釉剔花牡丹纹带盖执壶

五代(907-960)

2007年征集,黄堡窑产品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小直口微敞,长颈较直,中腰微収,斜肩微弧,圆球形腹,圈足外撇,足径较大,曲长流,扁平曲柄。器内施釉至肩,外施满釉。釉呈淡青色,青中泛绿,足底刮釉露胎,胎呈白色。颈与肩、肩与腹、腹下近足处各饰一周凸棱,流划几何纹,柄印几何纹,肩部一周划菊瓣纹,腹部剔刻牡丹纹,用刀较深,近似浮雕。

青釉贴花龙纹复层式熏炉

北宋(960-1127年)

1994年黄堡耀州窑遗址出土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炉由内腹体,外套及喇叭形高圈足三部分构成。内腹体直口,斜腹,平底微凹,宽沿微弧,沿上刻折扇纹。外套口略 敞, 套于宽沿下,外套上有不规则镂孔,中心部位一周贴塑三只首尾相随的行龙,套底有榫卯与足腰相连。足腰细长,柱形,上有一圈轮柄饰,喇叭形足面上有四层台阶式棱。炉腹体内腹、外底及外套内露胎,余处施青釉,釉色青绿透亮。

姜黄釉印花莲纹碗

元代(1271-1368年)

1974年陕西省博物馆调拨,黄堡窑产品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敛口,下腹斜收,小圜底,圈足。器内施满釉,器外施半釉,釉色姜黄,胎色灰白,胎质较细。器内印莲纹,花叶肥厚。

青釉刻花玉壶春瓶

元代(1271-1368年)

1993年铜川市王益区黄堡派出所移交,黄堡窑产品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

喇叭口,细长颈,溜肩,圆腹微下垂,宽圈足。器内外施釉,近足处以下露胎,釉色姜黄,釉面开片,胎色灰白,质地较细。肩至腹下依次刻划弦纹、莲瓣纹、卷草纹。

yangyuanli(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