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舞

家乡区县: 贵州省贵定县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

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

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

鼓龙鼓虎-长衫龙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源于花苗自古崇拜龙,龙能呼风唤雨,吞噬日月,能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能为苗族消灾解难,是他们崇拜的神。据传花苗老祖公们之所以能找到谷撒这块宝地,繁衍几十代子子孙孙,兴旺发达,全得力于龙神的帮助和保佑。

花苗原籍江西朱市巷,后被流放贵州,经开阳县江边迁徙至贵定县萝卜寨,在一次农事活动中,老祖公听一片秧鸡叫声,估摸有水源,逐循声探寻,发现有一天然龙形水井穴,他们认为是龙神相助指路,迁寨开荒于此,建成了谷撒寨(村)。为感谢龙神的恩赐,老祖公定下寨规:每年阳历二月初一,封寨(不准陌生人和外族人进寨)杀牛祭龙神,他们把自己模拟打扮成"龙",学着龙的模样跳起舞来祈求龙福佑。人们的虔诚感动了神灵,神灵便教会他们制作芦笙,并传授了龙舞与芦笙舞相结合的长衫龙芦笙舞,舞蹈从此就在花苗同胞中流传开来。这是关于鼓龙鼓虎-长衫龙来源的众多传说中的一个。

据明代熊大木所著的《大宋中兴史话》记载,宋代,黑蛮龙跟随岳飞抗金立功,被封为龙虎将军,后因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他"痛哭几日绝食而死"。人们以鼓龙鼓虎-长衫龙的舞蹈纪念这位苗族英雄,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momo伊(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