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名吃虎头鸡

家乡区县: 潍坊寿光市

   松鸡(虎头鸡),或谐音“糊涂鸡”,传统民间鲁菜菜式,具体做法也相差较大。广泛流行于山东及其周边地区,京津,苏北,东北辽宁等地受鲁菜影响地区都有改良菜式。按烹饪方法不同,主要有鲁式松鸡,南式松鸡,铁锅黄焖鸡,川式油松鸡,大酱松鸡等。
传统松鸡一直为私房菜式,烹饪也无标准,经过寿光人的不懈努力,2002年鲁式松鸡被山东省鲁菜协会收录为鲁菜样式,并以王高虎头鸡烹饪方法标准菜式。现为寿光市王高镇和大码头镇地区名菜,现被收录为寿光市民间传统饮食名录,2004年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鸡制作起源于何时何地不可考,但王高虎头鸡的起源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据王高《王氏家谱》所载为清代康熙年间所创制,最早可见的文字资料为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王椿总修的《续寿光县志》“世居于城北十五里土丘之侧......往来胶莱客商通衢便利.....以贩肉糜 膳(善)糜为业”其中的肉糜推断即为今天的王高虎头鸡,(膳糜可能为葩菇,因王高城古代多寺院僧人,葩菇虽形似肉丸,但其实为纯素食,僧侣多可食用,故而成为善糜)。
据传,王高地区制作虎头鸡最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上溯至清末民国时期,同盛、福有、洪烈等菜馆制作的虎头鸡颇负盛名,当时烟台驻守将军朱泮藻,专门制定虎头鸡为必备菜品款待宴请当地知县名流,一时成为佳话。近代时,当地厨师王景顺所制作的松鸡闻名全县,北洋军阀时期天津举办四方食艺大赛,寿光人王景顺以王高虎头鸡菜式一举夺魁,获当时政府的嘉奖,时《大公报》记者对王景顺其人进行了专访,《北洋画报》亦对其所制王高虎头鸡进行了照片刊登,可谓名噪一时。其后济南府,胶东地区,泰安、济宁、苏北地区菜馆都有仿制此菜而风行者。

  近年随着对传统私房菜式的挖掘和商业包装,各地包括胶东、泰安、济南、济宁等地多有厂家抢注虎头鸡商标,同时对其来源进行历史附会,有假借贾思勰、秦始皇,甚至大禹等历史名人进行故事编造,大多牵强附会,内容也荒唐不堪,虎头鸡起源于寿光市王高地区已经是当代鲁菜研究学者所共识,最早源于何时何人不得而知,但清初时已经有明文记载,而至清末光绪时期鲁菜形成菜系标准后也已经收录其中。故而本着尊重历史态度,更应该正本清流。

方方方帅(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