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农民进城别只为了“卖房”

家乡区县: 襄阳市老河口市

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消息,安徽省停止住房限购政策,商品房销售备案价格由开发企业自行确定;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2015年货币化安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给予一次性购房奖励。(6月3日中国经济网)显然,安徽省的这个奖励政策指向的是退地购房农民。或者说,这一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拉动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的确,一路火爆的房地产市场自去年上半年以来步入“最具争议时期”,不少城市进入了“深度调整”,呈现出地量价齐跌,房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冰冻效应”。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上半年全国典型的54城市合计住宅签约套数是为113.9万套。这一数值比2013年上半年同期下调幅度达到了23.7%,其中一线城市跌幅达到了31%,二线城市跌幅达到了34%。而且这一“深度调整”延续至今。

也正是基于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背景,一段时间以来,为提振楼市,加快去库存,各地相继推出台“微刺激”政策,如取消限购,回购商品房、调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降息、降准等。安徽省的“奖励农民退地进城购房”当然也就是在大趋势下开出的一剂“救市药方”:利用经济杠杆、采取奖励办法刺激农民进城市购房,为“深度调整”中的房地产市场添上一把火,实现理想预期。

诚然,房地产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不仅本身的从业人员之多,财税贡献之大,涉及上下游行业也极为广泛,几乎波及到人类衣食住行的所有行业。也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地方的房地产市场火爆,其上下游行业就会兴旺,进而地方经济就可以快速发展。反之,房地产市场卖博弈“冰封”,其上下游行业也相应会受到影响,进而地方经济也就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在城市人口购房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若把农村人的进城购房热情调动起来,将是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在理想预期下,必须以农民的视角想清楚一个问题,农民进城购房是干吗?是为了感受住上城市高楼大厦滋味,还是为了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答案肯定是后者。相连的问题就来了,如今的一些城市里农民进村容易,却想由“农民”变成“市民”还真的很难很难。农民在城里购房后,仍然“同城不同待遇”,住在城市高楼大厦却身份还是“农民”。虽然各地做了一些努力,但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打我来,骂我来,亏待我不来。”这是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话。农村人与城市人总是横亘着一堵墙,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莫说是“奖励”,就是“送房”也不一定乐意。

房地产市场要拉动,以奖励措施吸引农民进城购房也尚好。但不能只为了“房事”,还应该为了“人事”。也就是说,在政策设计上,不能只有“短线设计”,还应该有“长线设计”,把“人事”问题一并设计进去。若仅仅是为退地购房而“奖励”,没有了下文,不能让退地购房农民同等享受市民待遇,只能做一个“二等市民”,恐怕也难以较好的实现政策设计者的理想预期。相反,有条件进城的农民若能与城市人同等享受市民待遇,不用“奖励”也会踊跃退地进城购房。

电商13302 李海燕(2015-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