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窑是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末才发现的我国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时期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
它处于流经太行山腹地井陉县及井陉矿区绵曼、甘陶河二水系的天长镇(城内、东关、北关)、河东坡、东窑岭、南秀玲、梅庄、冯家沟、南陉、北陉、南防口、北横口、南横口、等濒河地带。当年窑场的分布区域鼎盛期曾达到160平方公里,可与久已闻名的河北另三大窑:邢、定、磁州相上下从已获得的遗物可知。
井陉窑北朝创烧了白瓷;隋代已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因此,它成为我国目前仅知的全世界独有的三处早期的白瓷窑口之一;唐代,此地产出的莹润精细白瓷,即便是最精通于陶瓷鉴定的专家,亦无法将类银类雪的邢瓷直接区分开来。井瓷其时达到了与邢瓷共擅“北白”之誉的高超水平。“天威军官瓶”一再在窑址中出土,揭示了宋代井陉窑的续烧。由于烧造技术的长期发展和历史的机缘,金代的井陉窑无论产品质量还是花色品种,都超越了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其时曾经成为中国北方最为著名的窑口,戳印点彩,戳印绘划等独具特色的制品行销海内外,流传后世。至今为冀博、上博、故宫等列入馆藏的井瓷精品,直到窑口被发现,并且逐步得到揭露之后,才得以逐渐辨明它们的身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