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丽的家乡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

                    我美丽的家乡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

      科右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面积15613.0平方公里,人口22.4万,民族为汉、蒙古、回、满。境内为大兴安岭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多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霍林郭勒河,流程358公里,流域面积14113平方公里。 科右中旗以科尔沁文化为核心的蒙古族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好来宝、四胡演奏等民间曲艺广为流传,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独具特色,马术运动深入人心,依托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科右中旗提出了“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的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近年来不断加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开发、挖掘和利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文化品牌打造工程。科右中旗先后被被命名为“民族曲艺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乌力格尔之乡”、“四胡之乡”和“赛马之乡”。 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 总投资2800万元的以科尔沁文化为背景全面展示中旗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已于2010年4月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博物馆整体设计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正立面的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的内涵——英勇的弓箭手。外观造型的圣火、苏鲁定和哈布图.哈撒儿雕塑及民族图案,为该建筑赋予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成为了全面反映科右中旗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 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起源于清代,是图什业图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居住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的蒙古族妇女张春花从小师承曾在图什业图王府当过绣女的外祖母学艺,50多年来,她绣制了大量成品,并在家族中悉心培养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传人。2007年,张春花被批准为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什业图王府服饰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力格尔之乡 “乌力格尔”系蒙古语,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的形式,汉语意为“说书”。乌力格尔艺术是从古老的陶力(英雄史诗)演变过来,当时的艺人们用潮尔(马头琴的原型)伴奏演唱的陶力叫“潮仁乌力格尔”,艺人叫“潮尔奇”,后改用胡尔(低音四胡)伴奏演唱的叫“胡仁乌力格尔”,艺人叫“胡尔奇”。 乌力格尔成为蒙古人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2006年,科右中旗乌力格尔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旗注册的民间艺人达150多个。说乌力格尔、听乌力格尔、谈论乌力格尔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乌力格尔艺术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使之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现象。 据中旗文化馆馆长赛喜介绍:乌力格尔在中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初的时候都是一些神话、恶魔的故事,那时候都是用马头琴的前身“朝尔”伴奏。以后发展到用四胡说章回小说,民族英雄的故事。早在乌力格尔刚刚盛行之际,科右中旗的人们就把“胡尔奇”(拉四胡说书人)当做贵客请到家中,常常通宵达旦地演唱,一部曲(书)目要数日以至十数日才能演唱完。 赛马之乡 2010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命名为赛马之乡。自2008年开始,科右中旗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将中国马比赛首次推向国家级单项赛事的竞技舞台,填补了国内单项赛事的空白。并经中国马术协会同意,此项赛事永久冠名为“科尔沁杯”,科尔沁右翼中旗取得了优先承办权。并成立了全区唯一一家马术俱乐部——科尔沁马术俱乐部,马文化得到蓬勃发展。 在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腹地,科尔沁右翼中旗就像一颗晶莹闪亮的明珠,镶嵌在逶迤西去的罕山脚下,明澈如镜的霍林河畔。当你踏进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时,你就会爱上她。

我行我素(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