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卫校毕业的孙瑛带着南丁格尔的这句名言踏上了工作岗位。初到单位,破败窄小的病房、永远拥挤的走廊、山里病人浑身的气味以及粗鲁的言语......这些对于一个20岁的姑娘来说不仅仅是挑战那么简单。因为,这就是孙瑛即将投入的工作环境和需要日夜面对的服务对象。看到这样的医院和病人,想到把自己以后的日子交待在这个大山里,干着“伺候人”的工作,再想想在家的父母,一颗年轻的心好似“醋溜白菜”,眼泪扑簌簌的打转。
“怎么办?离开还是坚持?”就像“To be,or not to be?”困惑着哈莫雷特一样,纠结在孙瑛的心头,整个实习期间吃饭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思考这个决定前途命运的问题了。
促使孙瑛做出选择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同学,而是满身汗渍熏得人难以靠近的病人。
时间是1990年初夏,医院收治了一位农村建房时塌方引起双腿骨折的患者,入院时,全身多处出血,几乎是个“血人”。做完手术后被分配到孙瑛护理该病人。来自农村的家属除了会掉眼泪和照顾饮食外啥也不懂。由于天气炎热病人长期躺在病床,造成褥疮,护理相当困难。此刻的孙瑛做好本职护理工作之外依然在思考“离开还是坚持”的问题。日子不知不觉的流逝,病人走了来、来了去,纠结在孙瑛心头的问题始终没有答案。
突然一天,院领导找孙瑛。心里还在担心是不是工作上的什么错误被叫去谈话,见到院长才晓得是有人来送锦旗,来人正是去年护理过的那双腿骨折的病人。
患者的锦旗、领导的夸赞、老师的希冀,一时间孙瑛被喜悦的光环“笼罩”。她还在自己的问题里纠结,新的问题已经出现“我到底做什么了?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就被大家认可被......”
面对近期,此刻的孙瑛似乎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