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群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进一步扩大徐州汉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日前,我市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活动,“徐州汉楚王陵墓群”初步拟定为世遗申报项目。
汉墓特征编辑西汉初兴,为巩固统治,大封同姓王。同姓王们各经营一方,筑城造宫,修陵建墓,时至今日宫城多废,年久无存;墓位地下,保存较易。解放以来,文物工作者调查和发掘诸多王陵古墓,计有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墓,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墓,山东曲阜的鲁王墓、临淄的齐王墓,河南省永城芒山梁王墓,湖南长沙王墓,江苏徐州的楚王墓、扬州的广陵王墓,广东广州市南越王墓等,已发掘了数十座。这些墓虽多经盗掘,但墓葬形制保存尚好,对研究西汉建筑艺术颇为重要。墓葬形制有二:一曰竖穴墓,葬具多以棺椁及黄肠题凑;二曰岩洞墓,如徐州的楚王墓、永城芒山的梁王墓及曲阜的鲁王墓等,这些墓多依山凿石造墓。这种墓气势庞大,结构复杂,有棺有椁,道长室多,工程浩大。墓葬形制之异同,概因各地风俗习惯、葬俗制度和自然条件而异。
徐州的楚王陵墓,颇具特色。目前已调查和发掘的8处,因其早晚关系和各墓特色不同,故墓葬形制和葬俗葬制也各有别。鉴于这些墓绝大多数早年被盗,墓葬结构和形制部分保存完好,但文物及葬制多受破坏,为这批墓的研究设置了诸多困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