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地名故事—— 西湖

家乡区县: 内蒙古奈曼旗

最早奈曼西湖的名城叫“塔日干乌素”,“塔日干”为“肥美”,意为肥美的水域。今天的西湖是塔日干乌素——塔日干淖尔——功成庙泡子——西湖,如此演化。1850年左右时间,奈曼王爷将此地指给福字号即兴隆福、兴隆地的地主作为放牧基地,这个基地曾被称为塔日干。现西湖村是大沁他拉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沁他拉镇以西方向15公里。
说到西湖,你一定会想到杭州西湖,其实在通辽市奈曼旗地区也有一个西湖。据史料记载,奈曼西湖形成于元代,明代称之为察罕淖尔,清代称之为塔日干淖尔。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奈曼西湖属于沙漠湖泊,当时占地面积最大时达到一万六千多公顷,湖内鱼类丰富,尤以盛产红尾鲤鱼最为出名。由于奈曼地区长期干旱,该湖于2001年5月17日干枯。奈曼西湖以迷人的湖光水色,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历代王公贵族所青睐。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萨克郡王阿旺都瓦底札布将湖东南一块地择为王爷茔地,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又在附近建成了奈曼王爷的陵寝庙——孟根庙。因孟根庙法名功成寺,故塔日干淖尔有时也叫功成庙泡子,后来就习惯地写为“功成庙泡子”。塔日干淖尔的水源是孟可河。孟可河在造床前,曾流经舍力虎甸子,形成了舍力虎泡子。每逢大雨之年,泡子蓄水过多,从东北边低洼处向北溢流决口,经过额尔敦甸子,流入功成寺西边的天然洼地形成了功成庙泡子。孟可河形成河道后,经敖汉旗的梧桐好来、长胜甸子进入奈曼境内,流入功成庙泡子,使塔日干淖尔成了“有源之水”。1959年,原内蒙古党委书记处书记胡昭衡来此视察,见其美丽景色改名为“奈曼西湖”。1960年8月5日奈曼旗人民委员会下发文件,对启称原功成庙泡子命名为“奈曼西湖”,简称为“西湖”。关于奈曼西湖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奈曼地区连年干旱,河水断流,西湖也几乎干涸了,只有湖心的三大泉处还有些泥水。
  一天,有一个身着青衣的老太婆领着一位红衣少女,挎着篮子,篮子里盛着一棵白菜,从东南方向朝着湖底有水的地方走去,走到水边立即把篮子里的白菜栽入水中,顷刻间,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从四面八方涌入湖底,湖水越积越深。这时老太婆和红衣少女也随即潜入湖中,再也没出来。据说,这个红衣少女是鲤鱼精变的,红尾鲤鱼即是红衣少女的后代。
  而栽入湖水中的白菜是一棵金白菜,金白菜的根深深扎进河中的金泥里,越长越大。为了提防金白菜失窃,龙王派小金龙化成金马驹到洲渚隐现的骏马滩看护金白菜。于是在日朗天晴的好天气,心地善良的人们时常能看到湖中最大的旱滩上有一匹光闪闪的金马驹环岛漫步、飞奔。金马驹夜里静静地潜伏在湖水里,每当旭日东升时,金马驹迎着朝阳跃出水面,金蹄踏波,如同在原野上驰骋,它时而跳跃奔跑,时而引颈长嘶,声音巨大,十里相闻。
  光阴荏苒,一天,来了一个南方人,自称法术高强,说要治服金马驹,驮着金白菜回来。他说:“你们只要找一个胆大的人帮我就行。”人们将信将疑,没人敢应。这时有一位五大三粗的棒小伙儿挺身而出,说愿随他去。南方人一同与小伙子到了湖边,从怀里取出三张符说:“待我下到湖水里,每次伸出手的时候,你就递上一张符,切记,不可不递。”
  南方人随即潜入水里,平静的湖面立刻翻腾起来,发出隆隆如打雷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一只如同簸箕大的手掌伸出水面,小伙子感到惊奇,但没害怕,立即递上一张符。手第二次伸出水面,小伙子见手掌有笸箩一般大,手指有二三尺长,此时的湖水翻腾的声音更大更厉害了。尽管这样,小伙子还是壮着胆子把第二道符递了上去。当南方人第三次伸出手的时候,水中传出山崩地裂的声音,小伙子一看那手,五个指头如同五条小船向他伸来。这回小伙子可真吓坏了,他没有递上第三张符,回头就跑,跑出半里多地再回头看时,南方人的手已经不见了,水里的隆隆声也听不见了,湖水又恢复了平静。从此,人们再也没看见金马驹,南方人也销声匿迹了,金白菜也消失了。多数人认为,金马驹乃小金龙,它当然不会死,是龙王为防不测把小金龙召回龙宫,同时把金白菜也拿回去了,这样遇干旱西湖就干涸了。

.夜(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