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中学

家乡区县: 东莞市

3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由来

1949年11月11日,东莞县人民政府接管虎门中学,
1958年首届高中班招生,
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
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高级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公园旁)。
虎门中学是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2006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7年1月转为市直属学校。
校徽释意

虎门中学校徽
虎门中学校徽[2]
一、标志主体由红棉、书本和“虎中”二字构成,外形为红棉花蕾形象;
二、红棉为虎中校园特色植物,具有树高招挺拨、花红叶茂的特点,虎中人成长在红棉树下,红棉精神深植于心,红棉盛开图形寓意虎门中学“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书本是学校的象征,代表知识、智慧,又如展翅飞翔的海燕,翱翔在知识海洋,蕴含着虎中发展向上的寓意;两者结合又如“扬帆学海”,象征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打下扎实基础,成人成材,生动、形象地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红棉花蕾外形饱满,流畅,孕育希望,象征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标志以蔚蓝色和鲜红色为主色调,蔚蓝色代表海洋,突出学校的地域特色。红色表达热情,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两种色彩的交织,使人感觉到如日中天,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澎湃着昂扬斗志与希望,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融洽和谐的氛围,寓示着学校辉煌灿烂的明天!
4发展详情
编辑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俱兴,虎门中学逐步迈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学校勤奋风起,秩序肃然,逐步迈入发展的"黄金时代"。1977年恢复高考,虎中设高考考场,虎中15名应届生考入大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乘改革开放之春风,珠三角经济起飞,政府对虎中教育经费投放渐增,
1978年,学校新建三层教师宿舍一座、四层办公楼一座。同年,中央教育部教育司之领导到虎门考察教育,以广东省边防城镇中学建设费为由,拨款9万元,另指示地区教育局拨款建四层教学楼一座,设有图书室和教师阅览室,有藏书6万册,同年,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翌年,有8人考上大学。 八十年代虎中列为东莞市五大校之一,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初中面向全镇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1980年学校恢复"虎门中学"校名。1983年学校管理体制下放,虎门中学由市属中学变为镇属中学,
1984年高中恢复三年制,虎中未参加高考。是年,县拨款建宿舍一座(四层),六角形教学楼一座(三层),至此,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混凝土多层结构,淘汰创校时的砖瓦房结构,校容焕然一新。
1986年学校发展到24个班,学生1474人,教工98人。
1988年镇府拨款修建两幢六角形五层教学楼,总面积3374万平方米。
1989年政府拨款200万,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资100万,兴建虎中科学馆,该馆高六层,总面积3698平方米,于1991年正式使用,设计者为校友张家光先生,广东省叶选平省长亲自题写馆名。
1990年镇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兴建虎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也于1991年正式使用,至此,虎中办学条件步入东莞市前列。随着虎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补充和提高师资力量,虎中开始面向全国大量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到1996年在编教职员工达145人,本科学历教师达63人,办学规模扩大到36个教学班,学生2168人。 九十年代后,镇府对虎中教育经费投入持续高速增长,1995年至2000年,投入教育经费达到9100万元,学校的设施设备、教师待遇、住房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5学校建设
编辑

新世纪,五年两跃新台阶。 随着虎门社会经济发展虎中所在的鹅公山东南麓日渐繁华,极大地制约了虎中的校区建设和发展,对此,虎门镇委镇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做出合并虎门中学、则徐中学高中部,将虎门中学迁至虎门公园旁新址的决策。2001年虎门中学正式搬迁至新址。 2001年搬迁新址后,虎中进入了一个新的腾飞时期。镇委镇政府对虎中建设高度重视,2003年拨款700多万元,帮助虎中建成校园网络、购买图书和仪器设备。2006年又拨专款2000多万元,对虎中校园建设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为虎中创建省一级学校和六十年大庆进行准备,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天的虎门中学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生均约33平方米,校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有教学楼5幢、师生宿舍楼10幢等。有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独立篮球场等。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井然有序,育人环境优雅;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有仪器实验室、生物解剖室、史地观察室、课件制作室、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到1:1,建有校园网,63个课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每个级部办公室配有五台计算机,每名教师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另有4间计算机室共252台机,有两个多媒体阶梯电教室。
6办学成果
编辑

改革开放后,虎中不断加强管理,以"勤学有礼,为善守纪"作为校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3年,虎中高考上省线有220多人,
1985年虎中高中毕业生172人,13人考上大学,17人考上大专,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受到镇人民政府的嘉奖。
1987年高考再创新高,此后高考入围人数逐年增加,到2000年省线入围人数达56%,录取率一直位居东莞前列。 虎中的办学水平多年来屡获上级好评,屡获东莞"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民主管理达标单位"、"高考优异成绩奖"、"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普教系统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称号。1996年到2001年连续6年获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和"文明学校"的称号。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虎中办学规模已达到54个班级,学习近3000人。学校现有教师181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126人,参加省、市各级名校长、名教师培训班的共有10人,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全国十多个省招聘而来的优秀教师。 新世纪的虎中领导班子秉承虎中"以人本为,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持续发展,追求优质"的办学思路,协调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鲜明特色,使学校在新时期继续获得了高速发展,
2001年到现在虎中连续跃上两个新台阶:2003年虎中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1年到2003年该校有五位学生获高考单科全市第一名,2005年高考,三A线以上人数首次突破300大关,达305人。
在镇委镇政府及社会各界努力争取下,2005年9月,虎门中学正式成为国家普通高考考场,当年高考,虎中被高校录取人数达907人(包括3A以下),录取率达95%,创下历史新高。 岁月如歌,虎门中学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60年来,虎中共送走55届初中毕业生11900多人,送走了46届高中毕业生14580多人,大批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
1958年,虎门中学首届高中招生,虎门人实现了在家门口读高中的愿望。  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
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高级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公园旁)。
2003年,虎门中学成为东莞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
2005年,虎门中学成为国家普通高考考场。2006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79年至今,虎中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9750多名优秀学子,许多虎中学子成长为政界精英,财界巨子、学界名流,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叶剑鸿(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