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市中学,原名渭阳中学,因地处渭河之阳、校内有座渭阳楼而得名。
学校创建于公元1922年,时命名"固市高等小学",1924年设立初中,建立起了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第一所中学--渭阳中学,1940年改为现名。
追溯固市中学的历史,不禁使人肃然起敬。她在20年代是我党在渭北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校内的"渭阳楼"是中共五一县委的旧址。1925年秋,李大钊派方仲如回陕开展党的工作,曾在此成立了"中共渭阳特别支部",发展党员132人。他们在渭阳楼每周举办一次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成立了"渭南青年社"等进步团体,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当年的渭阳,是令先进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被誉“东方的小莫斯科”。
新中国成立后,固市中学阳光普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1952年改为"渭南县立第一中学"(简称"渭南一中"),1960年又恢复了"渭阳中学"旧名,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改名"东方红中学",1973年后,又改回"渭南县固市中学"。学校历届领导严谨治学,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蔚然成风。1956年专区统考名列第三,后来县统考初五八、五九、六零届蝉联第一,60年代,渭阳曾因卓然超群、人才辈出闻名遐尔。
固市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他们经过提炼和升华,提出了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团结进取的集体荣誉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即"渭阳精神"。它不仅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在"渭阳精神"的激励下,他们提出了"学校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思路。他们组织一批中青年教师,举办"校园文化系列讲座",创办了《渭阳》文学专刊,是教师进行学术争鸣的阵地,培养文学新人的园地。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办起了学生手抄报,通过学生撰写文章、设计版面、插图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