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历史名人篇(14)谢尚恭

家乡区县: 云南省楚雄市

谢同仁(1899--1986年)字尚恭,楚雄鹿城人。1921年楚雄县立中学毕业后,随父学染布。1927年春入教育界,先后执教于龙泉、虎阜、鹿城、凤山、大小云甸等各级小学。1938年和1945年两次出任县教育局督学。1951年加入染布同业公会, 1956年积极拥护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染布。1958年转入县日用品厂,1962年退休回家。

谢同仁在回顾一生时说:“我所走的是一条三育大道,取德育以正其身,智育以充其识,体育以强其体,琢而磨之,研而用之,更推而广之,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社会文明。这也是我的志向和服务态度”。他一生注重实践,并善于总结经验。致力教育24年,从学生招收、教材选择、校园环境到教具设置、各科教法、学生差异均有独到的见解。譬如,他主张通过园艺劳作,栽花、种树、养鱼、种蔬菜,美化学校环境,培养学生勤劳习惯和对美的感受。待到蔬果鲜美,池鱼发达,花木茂盛,成了美景画图,师生置身其中,心畅意舒,潜移默化,品学自然进步。•作为教师,他十分注意自身修养,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938年3月办夜校时,他拾到一只金手镯,交还失主,平息了一场家庭风波。失主极为感激,设酒款待,并以现金酬谢,但他慨然拒绝:“俗话说,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物归原主,理所当然,钱请收回,切莫恼坏我也”。一时传为美谈,省报曾以《楚雄教员谢同仁拾金不昧力拒酬金》为题,给予登报表彰。在督学任上,他认为:“督学洁己以廉,则办学者处身无愧;若督学贪鄙,则办学者糟不可言,因此正人必先正己”。
故此,他下乡不用夫马,只带个随从,步行视察。他和蔼可亲,与人为善,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或教育或批评或建议,谆谆诱导,但对贪污行为,则从不宽免,处之以严。谢同仁一生勤谨俭朴,性情淡泊平和。退休后,他把家中的二工地,一工送学桥街蔬菜队,一工则开挖自种。由于勤于耕作,又善学习,蔬菜种得极好,除供食用外,还可部分出售。其家庭院不规则平整,他因势就形,精心布局。为丘为台为坎为池,栽花养鱼,种草植树,收拾得清幽雅致,别具匠心。劳作之余,他看书习字吟诗作对,借以陶冶性情。
1983年后为地方志办公室撰写回忆,提供资料,弥补了清末民初文字史料的不足。1986年3月病故,享年87岁。

杨智勇(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