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1]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小河口(原属河南商城)人[2] [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3] 。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被人称之为“六星上将”。
小时候放过牛,读完小学后即学徒做工。1928年冬,参加中共地下农民武装联庄队。1929年3月,洪学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商南起义(商城起义)[5]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2月随赤城县游击队编入红一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学智同志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一军、红四军任班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参加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所领导的党支部被评为红四方面军3个模范支部之一。1932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西征,任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先后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王曲、子午镇、仿锽镇等战役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斗争和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5] ,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他率部参加并参与指挥了空山坝、三江坝、旺苍坝和万源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他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方面军领导的表扬。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他率部参加强渡嘉陵江、土门、包座、绥崇丹懋、天芦名雅邛大等战役,并负责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和筹措粮草等工作。他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头人积极开展统战工作,获得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支持,解决了红军的粮草供应,扩大了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1935年7月,奉命接应中央红军,组织筹措了大批军需物资,受到刘少奇同志的赞扬。1936年10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and so o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