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句话说明微博式病毒营销:微博的病毒式营销是微博营销的一种具体形式,这种营销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微博人际传播的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微博建立起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各类营销信息,与消费者实现近距离互动。而且利用微博的巨大影响力,通过一些由创意的营销策划方案,在微博上形成热议的潮流,形成口碑效应,企业品牌和形象就会迅速传播到受众中,同时传播的成本十分的低,由于病毒式传播主要依靠受众主动参与,传播过程呈裂变式扩展,影响力能从网络扩展至现实,只要事件营销具有话题性,同时能积极反应企业的形象,那这样的病毒式营销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这是我学习了网络营销知识,参加了网络营销能力秀之后所了解到的知识。
据我所知,微博就是病毒营销的非常好的一个社交平台。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渠道访问微博,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它的特点是简单快捷,随时随地,可以实时交流的一种网络沟通方式。在微博高速发展期间,它不断向人们展先出它强大的影响力,各种微博中的热点事件往往都会变成为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并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关注浪潮,微博显然成为一个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鉴于病毒式营销的特点,病毒信息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接触到全体受众,更多的是要借助网络平台中的活跃分子或标志性人物将病毒信息推广下去,这些活跃分子和标志性人物就是病毒营销中的意见领袖。病毒营销中的意见领袖并不是固定的一群人,而是随着网络平台的改变而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凭借快速、便捷和广泛的社会化传播优势,被广大网民所青睐,微博已成为国人的互联网基础型应用。网络成为社会事件的“放大器”和社会情绪的“发泄器”,而微博更将这两大功能无限放大。微博传播是裂变式的广泛传播,一个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不断蔓延。有关实验表明,一条微博在半天之内可以传到国内各地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微博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博友们随时随地地分享心情、随感,议论时事、热点。在这个平台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看同一个问题,得出褒贬不一、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结论;有提问者,有回答者。我们既可以是参与者,投入这永无止境的思想争论中去;我们也可以是旁观者,站在战场的边缘,从各家的言论间收集些新奇的想法。借助手机平台、形式短小精悍,不仅更激发网民的发言欲望,共享的庞大社会网络又使得这种互动有更为庞大的影响力。病毒信息经过多级转发后,达成病毒营销目的,病毒营销就得以实现了。通过便捷的时效性与广泛的传递性,微博可将一些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起来,形式虽小,却俨然已成为社会圈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舞台。作为开放式平台,微博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扩大了社会成员间共通的意义空间,用户借此对海量的信息兼收并蓄,彼此影响,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网络关系。实践证明,围绕微博中的任一话题,经传播和扩散后都可能形成一定的社交群体圈,用户对此解读、传递、讨论,甚至对事件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在微博这一公共信息平台中,对话开放,信息广泛,参与者遍布各个领域、行业、地区、阶层等。许多公众人物,包括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明星大腕等,也都实名注册参与其中。拥有众多关注者的公众人物,无疑为传播信息提供了便利,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裂变”效应,以及公众人物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既推动了公益事件的加速传播,更促进了从网络交流到实际行动的落实。
随着微博用户数量逐渐增多,微博媒体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大,这让广告主、第三方厂商等看到了微博媒体蕴含的巨大营销价值。广告主利用微博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这样既可以宣传本企业的品牌形象,又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相比传统的广告模式,微博内容发布和维护相对简单,具有发布门槛低、交互便捷、实时性强、费用低廉等特点,使得任何企业都可自由地利用微博随时随地的发布、更新广告信息。微博不仅可以作为硬性广告的载体,而且微博也是植入式广告的最好载体之一。例如:在微博上做植入式广告可以通过一幅照片,一个故事,一个话题,加上代言人的人气,可以立即吸引成千上万个的粉丝关注和讨论;还可以通过具有创意搞笑的图片,打上公司logo形式做植入式广告。微博的聚合性和分享体验为企业进行口碑营销和病毒营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享给好友,在一级又一级的病毒式的分享过程中,即使内容的初始发布者与受传者没有任何交集,他们依然有机会就共同的兴趣展开对话并与更多人共享交流。企业利用微博提升营销效果时,不仅可以让这条信息在普通大众中传开,而且草根微博也可以吸引意见领袖的注意,他们都可以利用微博的“@”功能。在微博中,存在着大量的名人微博和草根微博,利用好他们的口碑传播,是口碑营销和病毒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