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共有外来投资企业100家,形成了以空调、陶瓷、电子、塑胶、制衣、轧钢等为主的一批支柱产业,创出了一批品牌产品。源城区建有设施比较完善且具规模的源城工业区、民营工业园、高塘陶瓷工业园、风光工业园、高埔岗高新技术工业园、埔前火车站工业园、源城工业园、源西工业园等各种工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7平方公里。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有60家。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64.5亿元,比2006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3%;人均生产总值44540元,年均增长21%;三大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5.6:45.1:49.3调整优化为2011年的3.3:51
源城区
.1:45.6,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五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5.6亿元和24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7倍和2.2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23亿元,比2006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1.9%,税收预计总收入8.21亿元,比2006年增长2.02倍,年均增长24.7%,其中国税收入3.1亿元,地税收入4.8亿元,契税收入0.31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7倍、2.3倍和1.04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2.2% 、26.9%和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42.8亿元,比2006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5.3%。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6亿元,年均增长13.5%。完成了5.5公里城市防洪堤建设。兴建了梧桐山公园,并对鳄湖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建成村道300公里,实现行政村通大自然村道路硬底化。五年在完善140多个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的基础上,为未来五年发展筛选储备了60多个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创建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省技术预评估。建立和健全节约机制和体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全国绿色名县(区)”等称号。
2011年,源城区全社会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达110.3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18.1%,增速分别排在全市各县区第三位和第四位。
源城区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4亿元,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9.7%。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全部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8%,拉动GDP增长9.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入库1.9亿元,增长16.9%,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占全市新上规模的29.6%。全区新签约工业项目21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9.7亿元;开工(含在建)项目27个,合同投资总额25.1亿元;竣工(含投产)项目15个,合同投资总额4.9亿元。深圳罗湖(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全年新签约项目7个,合同投资总额5.1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合同投资总额8亿元;竣工项目5个,合同投资总额2.5亿元。在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成为全省10个优秀园区之一,并获得省6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1000万元产业转移园建设专项资金奖励。[1]
2011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9亿元。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20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7%和8.8%。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新建了文昌中学、金沟湾小学、雅居乐小学、新江路学校和源南学校,改扩建了东埔中学和啸仙中学,
源城区
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完成了20所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 2011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39%,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2%。
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年均增长52%,五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亿美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