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缝集团

家乡区县: 西安市临潼区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是全国缝纫机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10月的上海惠工缝纫机厂,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60年代末,国家调整工业布局,进行“三线”建设,惠工厂于1971年底内迁陕西临潼,改名为“陕西缝纫机厂”。中共十7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缝厂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于1981年11月在陕西缝纫机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1989年3月又组建了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目前,标缝公司拥有独资、合资、联营等企业82家,其中主机厂10家、零件厂29家、经销单位43家、专营进出口贸易公司1家,是一个集缝纫机开发、制造、销售、服务、外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986年,标缝公司被国家经贸委定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1996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为大型一类企业。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地处骊山脚下,秦兵马俑博物馆西侧,占地面积510多亩,其中生产占地面积325.2亩,建筑面积17685平方米,生产厂房面积8388平方米,主要设备达2500多台,资产总额4.37亿元,现有职工3300余人,主要生产高档次的工业用缝纫机系列产品,年产“标准”牌工业用缝纫机20万架,总产值可达2.5~3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标缝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发展方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发升级换代新产品。从1982年开始,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高速平缝机、三自动电脑平缝机、双针机的制造技术及其关键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开发了多种功能和较高水准的系列新产品。仅1996年,标缝公司就开发了12个新产品,其中有9个新产品在首届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暨’97年国缝制设备展样订货会上受到中外客商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并全部接到订单。在中国缝纫机行业中,标缝公司研制的工业用缝纫机在数量、品种、质量、水平上都居领先地位,特别是荣获国家银质奖的GC6—1高速平缝机等主导产品,以其工艺先进、技术精湛、质量上乘,倍受广大用户的推崇和青睐,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认真贯彻中央“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保证和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自1988 年步入国家二级企业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近年又荣获了局、市、省、部先进企业,局、市、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省级文明单位和西安市文明示范单位等一系列光荣称号。产品先后荣获国家银质奖及部、省、市优等50多项奖励和称号。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是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也是西安市和全国缝纫机行业唯一的试点企业。1996年,标缝公司按照“坚持改革、严格管理、整顿质量、挤占市场、真抓实干、负重奋进”的工作方针和《中国标琏缝纫机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运行机制。一年来,标缝公司着力推进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工作:一是对非经营资产部门逐步实行内部分离经营制;二是对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专业经营部门实行分级核算机制;三是规范与完善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运作行为。企业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果,不但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投资效益,而且促进了标缝公司经济的迅速发展。1996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行业缝纫机销量下降20%的情况下,标缝公司累计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工业缝纫机产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4.2%、53.7%、16.6%和74.8%。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的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全公司工业缝纫机产量达70万架,占全行业缝纫机总产量的1/3,成为世界工业缝纫机的重要基地。实现这一目标之后,全公司年工业总产值将会达到22.2亿元,其中公司5.2亿元,国内合资与联营企业7亿元,中外合资公司10亿元。全公司年实现利润2.5亿元,其中公司7000万元,国内合资与联营企业6000万元,中外合资公司1.2亿元。全公司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其中公司1000万美元,国内合资与联营企业1000万美元,中外合资公司4000万美元。到2000年,标缝公司在中国缝纫机行业中的地位将居于最前列,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将处于绝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将占有显著地位。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作风,“一丝不苟、科学管理、精益求精、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的企业精神。“人要穿衣,就要有缝制设备,有缝制设备就一定有‘标准’牌”,这是标缝公司全体员工用钢铁铸就的意志,永远不变

邢兆星(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