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宋代“父子进士”蒋贲、蒋概
一村二进士宋朝两名臣 郭知章、郭孝友
一门俊杰“孙氏三龙”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抗清诤臣廉吏郭维经
江西古代名医——蔡宗玉
永恒的怀念——井冈之子陈正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王佐
宋代“父子进士”蒋贲、蒋概、蒋贲善理财政
蒋贲(1007-?),遂川县巾石乡汤村村人。北宋八年(1030),24岁时中进士。他一生担任的都是为朝庭理财管物的官员,曾任度支判官,河北转运使等要职,最后敕升为掌管全国财物赋的三司度支使。蒋贲恣性明敏,极具理财天赋。从政一生,开源节流,为国家的财政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事,被仁宋皇帝誉为,是一个能根据具体情况,办好各种事的理财官。 蒋贲初来任广信军通判,为朝庭建造漕运船只。经各地巡走了解,现使用的漕船大多年久落后,影响运力。且漕船的建造管理纰漏诸多,存在着不少营私舞弊的现象。蒋贲组织一批江南名匠和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动工建造一种新船。经过反复的研究设计,终于造出了一种工艺更为先进,运量大的“锁袱船”,并在施工中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工艺和严格的管理,使所造的锁袱船相比过去同类船只的人工、物料节省了一半。锁袱船投入使用后,易操作,运量大,倍受欢迎。时任河北转运使的欧阳修因喜其“可行漕运之列,杜侵欺佞之奸,甚见便利”,便将这种造船方法奏请朝庭推广。朝庭十分欣赏蒋贲的才华,表彰他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便立即下令各地广造锁袱船。于是锁袱船便逐渐替代旧式漕船,成为当时漕运的主要船只之一而盛航于大江南北。蒋贲任度支判官时,西部边防吃紧,朝庭大量招募兵员。当时一些心术不正的贪官污吏,以虚领实,以少冒多“吃空饷”。同时,享受朝庭俸禄的皇帝宗室繁衍,吏员陡增,国库支出几年间便成倍增长。一方面,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国库空虚;一方面,“吃空饷”等徒耗国用的增多。蒋贲洞察利弊,与时任三司使的田况商议,由田况作《皇祐会计录》,认真详细稽录财政的各种收支,上报朝庭。这种有利的做法得到朝庭嘉许。之后,国库便按照这本《皇祐会计录》拨发开支,因而有效地遏制了名目繁多的财政支出,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蒋贲做事清正廉洁、胆大干脆,由此也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但他心底无私,从不畏惧。 由于蒋贲卓越的理财能力,累得朝庭的赞许。嘉祐二年(1057年),蒋贲51岁时,宋仁宋皇帝敕授他为三司度支使,掌管全国的财政。并称赞他醇深庄重,公平无私,学问高明,见识超越,是个理财的能官。
文学名士蒋概
蒋贲之子蒋概(1032-1094),字如德,号康叔,北宋明道元年(1032)出生,17岁便中了举人,18岁中进士。少年成名,有文才,怀大志。嘉祐元年(1056),概为归州巴东县令,时哲学家周濂溪为合州判官,慕龙昌洞之胜,邀蒋概与同游,并属蒋概作《龙昌洞游记》,一时传诵。从此,与周濂溪常有往来,相得甚欢。治平二年(1065),京师开封大水,皇帝诏群臣进言,概上书论事,箴规朝政,言词剀切。以后曾任大名府知府等职,并得以漫游河朔,对北宋后期边防日亟的状况颇多感慨,曾对友人说:“丈夫当立功绝域,建万里封候之业,岂甘随群老死于青衫中哉。”并有《登雄州北门诗》:“壮士未酬志,乘秋感慨多。幽燕新种落,唐汉旧山河。寒月沉青冢,边声起白波。如何得万骑,玉垒夜经过。”由此可见其抱负。
蒋概一生著述甚多,后皆散佚。晚年辞官归里后,继承其父之事业,在县城水南洲背教授生徒,于绍圣元年(1094)去世,终年63岁。
一村二进士宋朝两名臣 郭知章、郭孝友
北宋年间,吉州龙泉光化乡岭上(现遂川县雩田镇城溪村),一村出了两位进士—— 郭知章、郭孝友,且名声显赫,均为朝廷名臣,并与欧阳修、杨万里等一起,被《吉安地区志》分别收录于《重臣名宦》《殿试英才》之中。
郭知章(1039-1114),27岁时考取进士,成为遂川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郭知章历任浮梁县令、濮洲知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工部侍郎、中书舍人、刑部尚书、枢密院直学士,并兼任过太原府、开封府知府和成都、虔州(赣州)、京东东路安抚使等职。
郭知章为官40余年,史誉“器仪高超,清慎匪懈”,为官正廉,不畏权势。初入仕途,即“有政绩、决事清明、不挠于大吏、所至民爱重之”。他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极力支持,广得民众支持拥护,使所在州、县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宋徽宗年间,尚书左丞蔡卞推荐董必为工部侍郎,时为中书舍人的郭知章极力反对,拒不草拟任命董必的诏书,并上书皇帝。郭知章列举董必秉性奸险的种种证据:董必出使广西时,对贬谪岭南的一些元佑旧臣,出于私愤,无故重兴大狱……后来,郭知章遭董必报复,被打成“元佑奸党”而遭免职,数年后才得以恢复。郭知章复官后不久,听说虔州郡有一叫杨先行的隐士,“行义修洁,隐居玉岩,高尚不仕”。郭知章经过认真考察后,大胆向朝廷举荐,使杨先行为朝廷所用。杨先行出色工作,屡建功业,皇帝称赞郭知章“善为朝廷收揽人才”。
郭知章在任时,为巩固边防、促进少数民族团结作出积极贡献。北宋朝后期,国势衰弱,边患不断,宋哲宗元符年间,辽国派使臣为西夏游说,要朝廷让出河西一带。朝廷把这一棘手的事交由郭知章处理。郭知章对辽使一面以友好礼仪接待,一面晓以两国通好的大义。郭知章处事的有礼、有利、有节,既保持了大国的尊严、风范,又显示出灵活性,深得朝廷众臣的佩服。
郭知章还工诗律,与当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时有唱和。黄庭坚称他“诗篇清奇、文语温雅、长于碑碣”。在郭知章任职的州、县,上至缙绅,下至一介之士,都很推崇或求索他的诗文和墨宝。郭知章著有《易义》《易谍文》和《明叙文集》各10卷。
郭孝友(1086-1162),在同村进士郭知章去世的第二年,即北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并取得殿试廷对第三名。郭孝友始任国子监正、司业。宣和年间(1119-1125)因奏事得罪奸相蔡京,被贬为瑞金县丞。建炎元年(1127)任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知州,后召回京,为礼部员外郎。
建炎年间,郭孝友以“清严有夙望”被任命为两广东路、西路提点刑狱,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当时两广“最号遐远”,交通极不发达,经济落后,许多偏僻的州、县,郡中官员从来没有去过。“天高皇帝远”,不少官吏胆大妄为,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朝廷却一点也不知晓。郭孝友到任后,轻车简从,亲自到各州、县巡视,“闾阎疾苦,家至而户到”。有的州、县官吏听说郭孝友到来,一帮人马早早来到边境恭迎,可郭孝友此时却早已“单车微服入其治矣”。郭孝友在认真察访、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对那些疏于政事、办事无能、贪赃枉法的劣官大刀阔斧“连章劾罢”。郭孝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极具威慑,劣官们人人自危,不少人前来投案自首。当时,朝廷为加大地方治理力度,对捕获强盗达到一定数额的官吏予以重奖或提拔。一时,一些为升官发财的不法官吏泛捕滥拘,把无辜的平民百姓也作强盗入狱,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计入充数。郭孝友到任后,亲自组织查阅每宗狱案,对存有疑问的案宗反复核实,“不得其正不止”,经平反昭雪的冤狱不下百件。为严肃国纪,保护黎民百姓,打击恶势力,郭孝友并将此事上报朝廷,建议改变这种滥奖滥提拔的章规,重新建立新的制度,并对一些已冒功领奖、造成重大冤案错案的官吏,骗取的奖赏要退回,提拔重用的不但要取消,还要给予严厉惩处。郭孝友的建议得到朝廷众多官员的大力支持,后经朝廷许可,明令实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