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纪念馆

家乡区县: 武汉市武昌区

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谘议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武汉著名景点黄鹤楼以东,始建于1909年。纪念馆的主体为一幢红墙红瓦的小楼,当地人俗称“红楼”。

大楼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国家议会大厦。上层屋顶正中伸出一座望楼,成为当时阅马场轴线的制高点,视野开阔。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这里成立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职权。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陈列。一为《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真实复原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从陈列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共设五个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陈列中还有一面旗帜,叫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

另一主体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陈列以近400件文物、图片和模型等全景式的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画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武昌起义相关的人物群像。主题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在同盟会和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党人领导和发动了武昌起义。人物像下方影像,是取材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反映的是湖北新军攻占湖广总督署的场景。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中还有一张女性照片,照片上的人物叫张竹君,是上海红十字会会长,在武昌起义期间,她组织了一支民间医疗队,准备奔赴战地,正好此时黄兴来到上海,苦于无法安全迅速赶到武汉,就请张竹君医生帮忙,张竹君将黄兴化装成红十字会的医生,随船带到武汉。到汉后,张竹君则带领医护人员出入战场,救护伤兵。

徐柳艳(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