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镇马占山抗日 活动旧址

家乡区县: 陕西省丹凤县

府谷县哈镇原名哈拉寨,是陕蒙边界上的一个小镇,清朝和民国初期商品贸易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兴旺,为府谷县境内与蒙古进行贸易的二个重要集镇之一。“七•七”事变后,原东北著名将领——打响中国军队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奉命组编“东北挺进军”于山西大同,1937年底,经过绥远抗战后的马占山率部辗转进入伊盟,奉命“警卫伊盟,兼守河防”,将司令部驻扎于哈镇赵家大院。从1937年底到1945年8月18日,马占山率部在哈镇驻守整整8年,8年间多次出击日寇,经历大小数十战,保卫了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免遭沦陷。期间,他帮助地方修河堤,办学校,兴慈善事业,立纪念塔和忠烈祠纪念本部抗日阵亡将士,深得民众拥护。马占山将军的英名至今仍流传在当地群众中间,他留下保护和修缮,大都保存完好。
秀芳图书馆
秀芳图书馆们于府谷县哈镇学校院内,建于1939年。马占山将军到哈镇后看到当地教育落后,便发动军官捐款给哈拉寨修建一所中心小学,他自己率先垂范捐大洋100元,共捐款3000多元。新建学校有6个三间大的教室,校长室、会议室、教员室、伙房、学生宿舍等一应俱全,校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图书馆,底层为砖彻正方形厅室,每边宽约5米,高约6米,二层为木结构飞檐八角亭。底层正门两侧各雕一半圆砖柱,门额上一砖匾,以马占山的表字“秀芳”命名。池内书“秀芳图书馆”。其他三壁各开二窗。后壁上方正中砖池内书“启聪迪智”。上层八角木亭青砖盖顶,顶端正中饰宝葫芦砖雕,八角飞檐翼然高翘。檐下八条横枋上分别刻有“提高地方文化”、“培育国家英才”、“保护公共建设”、“创造育人基础”和“明礼仪”、“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的校训。八方柱顶木雕龙头流云,颇具艺术性。
忠烈祠
忠烈祠位于府谷县哈镇河对岸的西湾村山脚下,建于1942年,是马占山将军为祭奠江桥抗战及以后绥远抗战和驻守哈镇期间与日寇战斗中牺牲的阵亡将士而设立的祠堂。礼堂坐南向北,主体为凿崖而成的石窟。青砖建造的门庭从三个方向有三个拱形门洞,顶上部穹窿形,顶部是磨砖的挑角出檐,上铺青砖,顶端有宝葫芦状砖雕饰物,融蒙汉建筑风格于一体。门额上砖刻阳文“忠烈祠”三个字。 祠内供台就山而凿,上供大小木灵牌二三百个。大牌写校官以上牺牲的名讳,每牌一人;小牌写慰官及士兵名讳,每牌三至五人不等。中间最高处最大的牌子位写着“东北挺进军骑兵第六师师长少将刘桂五”。 门外东西各有一间大小结构完全相同的砖平房,是奉侍人员居住和存放祭品的地方,其北向的山墙上分别绘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祠前园地原建有拜碑亭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坍塌,现有四棱石碑一通,北向刻着傅作义将军的隶书题词:“浩气长存”;东向是邓宝珊将军题联“碧血有痕留战垒,青山无语拜碑亭”;西向是马占山部下慕新亚、郭殿文、王鼎等三人合署的题联:“飒爽英姿铁马金戈一梦,峥嵘片石边风赛月千秋“;南向是马占山将军撰写的碑文

王亚(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