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普洱茶 别名:普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山茶科 属:山茶属 分布地区:云南勐海、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大理等地。
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西双版纳、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1800多年的“茶树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
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呈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浓,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 - 60%,和- 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平淡如水了。
引用功效:
1. 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篇《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2. 清,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
3.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鱼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呢不管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泻。”在其卷六《未部》中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
4. 清,王昶《滇行目录》云:“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
5. 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6. 清,阮福《普洱茶记》云:“消食散寒解毒。“
7. 清,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云:“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肃肺胃,明目解渴。
8. 《思茅厅采访》云:“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9. 《百草镜》云:“闷者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唯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三钱煎服,少倾尽出。费容斋子患此,以黑暗不治,得此方试效。
以上是历史对普洱茶功效的著述,从消食弃毒,理气去胀,清热化痰,刮肠通泻,驱风醒酒,除烦清心等综合方面地阐述了普洱茶的药效功能。
生、熟普洱茶性能和功效不一,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不尽相同,随季节进行选茶变化,从而更好地根据茶叶特性、功效选择饮茶。
春季饮茶重养生 ,春季人体处于舒发之际,可选择有一定自然发酵程度的普洱茶或生熟混拼的普洱茶,这样的茶既有温性,又有活性,更利于散发冬天积郁在人体内的寒邪,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使人精神振奋,消除春困,增强疾病的抵御能力。
夏季饮茶益祛暑 ,夏季溽暑蒸人,此时宜饮生茶,其味略苦,茶性偏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生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饮之既有消暑解热之功,又具增添营养之效。
秋季饮茶强健体, 秋季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半生熟发酵程度的普洱茶,也可生茶和熟茶混用,取其两者功效。这样饮用茶性适中,介乎生熟茶之间,不寒不热,很适合秋天气候。
冬季饮茶保健康, 冬季养生重在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时宜喝熟普洱茶,其色褐红,暖意满怀且熟茶性味甘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能够强身补体,加奶、糖调饮芳香不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在古籍《怨茅厅采访》中有这样的叙述:普洱茶具有“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