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峰风景游览区包括上十八盘、黄花顶、黑风口、美女峰、五指峰、巨峰、比高崮、灵旗峰、一 线天、自然碑、慈光洞、原泉、柱石高、巨峰口、卧羊峰、迷洞、滑溜口等17处主要 景点,总面积7.4平方公里。该景区特色是高山区的自然景观和远眺山海风光。
崂山的主峰称“巨峰”,又称“崂顶”。巨峰风景游览区是以崂山的最高峰为主体形成的风景游览区,
该景区的特征主要是高山区自然本色。崂山以巨峰为中心向外延僻的4条大支脉,在这里组成巍峨壮丽的山岗风光,置身崂顶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黄海,如珠似玉的海岛,层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在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观"、"崂山火球"的宏伟场面;在隆冬季节又可以欣赏到"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至于在崎顶观日出,那又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迷人画面。
2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崂山巨峰风景游览区位于位于青岛市东部崂山主峰。崂山巨峰风景游览区
3 自然气候 编辑本段
景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4 旅游景区 编辑本段
4.1 巨峰
又称崂顶。云海奇观,彩球奇观,旭照奇观为其三大景观。巨峰为中国观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观“日出海上”,则唯崂山独具。于崂山度假村或客栈小住,夜看月景,晨观日出,乃崂山之游一大快事。为崂山九大风景游览区中最高最险峻的一个景区。有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比高崮,灵旗峰,自然碑等景观。其最高处为巨峰,俗称“崂顶”,海拔1133米,为崂山的主峰。巨峰极顶有一块几尺见方的岩石,名“盖顶”,又称“磕掌”,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势陡峭,攀登艰难。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北由鱼鳞口向东南攀行约5-6公里,东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均可抵达巨峰。“巨峰旭照”,“崂山火球”,“云南奇观”,“巨峰佛光”为巨峰四大奇观。
4.2 华楼峰
崂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称聚仙台。为一方形山峰,四壁陡峭,巍峨险峻。传说八仙过海途径崂山,何仙姑于聚仙台梳妆,又名“梳妆楼”。史载张三丰等名道皆与此峰有不解之缘,故成为海上名山之一。
4.3 太清宫
亦称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宫内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3座殿堂。太清宫曾以“太清水月”之誉列崂山十二景之一。
4.4 龙潭瀑
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4.5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
4.6 九水十八潭
崂山主要游览区之一,长约3公里,由众多景点组成,统称为九水十八潭,有“九水画廊”之美誉。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无隅潭”、“无极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五水有“有间潭”、“得鱼潭”,六水有“得意潭”、“无几潭”、“不滞潭”,七水有“餐霞潭”、“饮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 “潮音瀑”等重要景点。游览区内建有旅游度假村和疗养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誉列崂山十二景之一。
4.7 虔女峰
位于巨峰西北,山峰秀丽而润泽有光,山花簪髻,云纱遮面,雾带回绕,仪态万千,酷似一亭亭玉立美女虔诚朝拜,故名。1986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应青岛市妇联之请,为该峰题名为“虔女峰”。崂山巨峰风景游览区
4.8 比高崮
从崂山南麓登巨峰,过石门,绕自然碑,经七星楼、新月、幕云诸景,即达比高崮。其海拔1077米,是巨峰南侧山峰中最高的一座。从山下仰望,此峰似比巨峰还高,故名“比高崮”,又称“美人峰”。该景点的风光特色以登高远眺见长。清山东巡抚崔应阶有《美人峰》七言律诗:“山色真如清净身,凭虚独立迥难亲。洞中未可逄仙子,天外空教侍美人。薜荔作裳云肩润,芙蓉烦黛眉宇新。莫将雾鬓云鬟意,错拟山头姑射神。”
4.9 自然碑
位于比高崮之南,是崂山南麓登巨峰必经之处。自然碑是崛起于山半的一块巨石,宽约7米,高约40米,顶端前突如碑盖,碑面平削,上望时,见此石傲然耸立在苍翠的群峰层峦中,俨然是一座巨碑,堪称鬼斧神工,是崂山的名石之一。明代文人曹臣《劳山周游记》中记有:“三、四里许,为自然碑,直削千尺,本修额短,俨若天质之妙,因笑秦皇汉武,何不于此勒功德而遂失之也!”周至元有诗赞曰:“岿岿丰碑矗,树来不计年。凿应施鬼斧,题尚待飞仙。苔篆蝌文古,云浸螭额鲜。秦皇空一世,不敢勒铭篇。”
4.10 灵旗峰
又名“仙台峰”,位于巨峰东南,秀削而薄,如旗展开,故名。又因山顶有三小峰东西排列,俗名“三层崮子”。蓝水《崂山古今谈》记为“灵旗峰,又名仙台峰,在巨峰左侧,其高仅次于巨峰。”
4.11 五指峰
五指峰位于巨峰西北,高低参差排列着五座山峰,如同手指向天而得名,亦称“五指岳”,俗名“五岔”。此峰海拔高度为1000米,因其高耸雄伟如同巨峰,又名“小巨峰”。
4.12 柱后高
位于巨峰正北,形如擎天柱,高数十丈,故名。峰后峭壁下有一洞,名“龙穿洞”,传为奇观。由此再北为龙泉山、丈老崮(又名丹炉峰)。远望剑峰千仞,群山巍峨,景象粗犷壮丽。
我的梧桐子家乡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laoshan.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xujing031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