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公主

家乡区县: 咸阳市乾县

 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大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的亲孙女,即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对于永泰公主之死,虽然史书记载有出入,但在1960年之前并无实质性争议。之后,因考古发掘出了永泰公主的墓志和遗骸,把问题弄得复杂起来,学术界推测其死因的文章、专著很多,弄得读者一头雾水。

俗话说祸从口出,永泰公主之死即是一个印证。据史料记载,仅因与老公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李重润一起“嚼舌头”,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与皇帝奶奶淫乱后宫的事情,获悉后的张氏兄弟将此事密报武则天,武奶奶一气之下,将这个三个不识好歹的孩子一起处死。具体死法,新旧《唐书》上记载皆不同,前后矛盾。《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让他们自我了断,即“令自死”;《旧唐书·懿德太子传》称他们是被活活打死的,即“令杖杀”;《旧唐书·张易之传》称系用绳带勒死的,所谓“令缢杀之”就这个意思。

反正,不论到底怎么死的,武则天处死了永泰公主的史实,并没有人怀疑过,但因一次考古,把这个问题弄复杂了。

章怀太子李贤墓

怎么成了永泰公主墓?

提起这次考古,还得从1958年说起。

这一年,共和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文物大普查。当年6月,陕西省文管会会同乾县相关部门,对包括乾陵在内的县境内的文物进行普查。

同年l2月,乾县在梁山上、紧邻乾陵的西侧,修建水库,此即乾陵水库。建库前,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省文管会派出专家,对乾陵陵园做地貌勘查。这次勘查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找到了通向乾陵地宫的隧道口。而在此之前,在修建西兰铁路上山采石时,当地人已发现了裸露的人工石条。

1960年1月,陕西省在《关于成立有关县(市)名胜古迹整修委员会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乾陵的整修和发掘工作”。通知是春节前下发的,节后陕西省便批准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着手发掘乾陵。

随着隧道的发掘清理,乾陵地宫石门近在咫尺,就等着一声令下。当时,考古界对发掘帝王陵兴趣很浓,之前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发掘。出于慎重考虑,陕西方面派出了五人小组,带着精心准备的《乾陵发掘计划》到京,申请发掘乾陵。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看到后,果断否定了这个“挖墓申请”,并亲笔批示:“我们不要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给后人完成。”不久,国务院又作出了“全国帝王陵墓目前暂不要发掘,一切力量集中于工程地区,配合清理文物”的指示,给当年的帝王陵墓发掘热强行降温。

而当时陕西挖乾陵的工作已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发掘班子都已成立。在当年的大形势下,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正在陕西调研的庄敏了解情况后,或许是出于安慰的考虑,同意发掘班子选择一座陪葬墓进行发掘。就这样,离乾陵很近、封土高大的“章怀太子李贤墓”,遂成发掘对象。

但在打开地宫、找到《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后,发现此墓并不是武则天之子李贤墓,而是她的亲孙女李仙蕙墓,这当时在国内考古界引起轰动。

永泰公主“珠胎毁月”难产而死?

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又一条颠覆历史的爆炸性论断出现了:永泰公主李仙蕙并非死于他杀,而系难产死亡。原来,1963年第一期的《文物》上,发表了时任陕西省博物馆馆长的武伯纶先生对刚出土永泰公主墓志铭的独家考释文章《永泰公主墓志铭》,此说法即源于此文。

武伯纶的“难产说”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看来,当年武伯纶的推断有望文生义之嫌,他把墓志铭中的曲笔理解偏了。武伯纶的关键性论据之一是永泰公主墓志铭中对死因的记述:

吕珍(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