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家乡区县: 韶关市曲江区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转制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76年的韶钢职工大学。学院占地面积4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32.77万元。学院始终秉承“依托韶钢,服务社会”的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地方经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形成极具松山特色,努力打造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办学格局。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松山职院”)是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转制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76年的韶钢职工大学。2011年8月22日在广州正式签署了四方协议,韶钢按照宝钢集团、广东省政府的要求,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学院移交工作。2014年6月20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成建制移交省教育厅管理签字仪式在宝钢集团韶钢公司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及宝钢集团韶钢公司有关负责人在移交备忘录上签字,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移交省教育厅管理。

学院地处韶关市南郊,坐落G106国道旁,邻近京珠高速公路,紧靠广韶公路,毗邻粤北名胜南华寺,占地面积4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491人,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7618人。图书馆藏图书64万册,自行设计的校园网络布有80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学院数据中心数字资源最大存储容量40T。
2005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民革中央副主席纽小明、修福金、朱培康,历任韶关市委书记覃卫东、徐建华、郑振涛,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巡视员李小鲁,张泰岭、叶小山副厅长,中国冶金教育学会理事长崔宝璐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对我院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办学成果等给予高度赞许。

学院拥有大型的现代化教学主、辅楼,实验实训综合楼,图书馆和学生公寓等建筑群,以及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设有CAD/CAM、电工电子、电子设计自动化、自动检测、通信原理、高频电子技术、工业微机、可编程控制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DSP&EDA实验室、高压配电、液压传动、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组网技术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经管系商务模拟室等58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实训室荣获“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称号。拥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外语听力训练调频台、多功能电教室和4个大型语音室等,并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闭路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教学,各项教学生活设施完善,实验实训设备精良。在韶关和东莞等地设有10余个实训基地,特别是在国有特大型企业--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有27个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可进行91个工种的技能鉴定,为学生实行双证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学院始终秉承“依托韶钢,服务社会”的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树立“以人为本、教育创新、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地方经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形成极具松山特色的“宽、厚、平、和”的人文理念和“依托韶钢,努力打造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办学格局。
学院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转制以来,我院紧贴市场需求,以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为引导,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专业布局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之更趋于科学合理;以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为契机,从内涵入手推动重点专业的建设,并初步完成学院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布局;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将精品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资源共享平台、教育技术手段、教材、岗位性课程合作开发等分别进行专项建设,构筑水到渠成之势。

2006年以来,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62本,有16部教材获国家、省级优秀教材奖。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17项。公开发表出版论文1088篇,实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提升。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近四年,学院共有国家级教科研立项项目2项、省市级11项。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优秀课、课件、教案和科技作品大赛中,我院师生获得160余个奖项。

@三半人(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