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城南边有个酒鬼,名叫戚家二,人们都说他“七加二等于九”,就叫他“戚老九”。戚家二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十喝九醉。十天四个集,集集上街喝酒,集集喝酒集集醉,一喝醉酒,他就惹疯作邪,不是打人骂人,就是摔碟子掼碗,常常闯祸,因此,人们又都叫他“惹祸蒲包”。
有一天,戚家二喝醉了酒,一头栽到酒馆的污水缸里,喝了不少臭水,险些淹死。老伴劝他:“以后不要再灌那些黄汤了,这次要不是亏人相救,你还有命吗?”戚家二说:“要我不喝酒,这也不难,以后只要你说话不提酒,我也就能忍住不喝酒!你若提个酒字,就莫怪我忌不住酒了!”老伴答应今后决不提酒,戚老九从此戒酒了。
可这好酒贪杯的人,三天不喝酒就急得猴子爬树,抓耳挠腮忍不住,他这天想了个点子上街买二斤韭菜,请张老九带回家,又打一壶酒,请李老九带回家,自己故意迟一会才下集,到家就问:“今天家里来人了吗?”老伴说:“来了呀!”“来什么人,带东西了吗?”老伴说:“先来一个张三三,后来一个李四五,张三三提扁叶菜,李四五提冬到数。”
老伴一个“酒”字没说,戚家二一时酒瘾上来,实在难忍,一急就倒在地上不喘气了。老伴一见老头子急死了,也慌了手脚,就呼天喊地,数黄瓜道喇叭地哭了起来:“戚家二,我的老九,为你好,我才劝戒酒,张老九来了我没说酒,李老九来了也没说九,韭菜我说成扁叶菜,冬到数就是一壶酒呀!我的天哪,死老九,早知你今天不喝酒会死,不管怎么我也要说酒呀!……”
哭着,哭着,戚家二一骨碌从地上翻了起来说:“只因三天没喝酒,阎王请我做朋友,一气跑到归生台,提酒我就跑回来……!快!拿酒来!”老伴说:“你个老杀头,赚我的呀!想喝酒张尺瓢大嘴,把脸也挤没得了。”戚家二说:“我们酒鬼就根本没有脸,根本不要脸!”
魏圩街上有个人叫魏兴青,足智多谋,邻里有了疑难的事都要请他帮忙。
有个寡妇守寡二十多年,只有一个儿子,自小被一个和尚带走了,现在儿子长大成人,寡妇想把儿子要回来,可老和尚怎么也不答应。寡妇这二十多年来要不是有个儿子牵挂着,早就死了。儿子小时候,因家里太穷,才狠心将他给别人,为的是救他一条命。寡妇好容易打听到儿子的消息,却又要不回来,只好来找魏兴青帮忙。魏兴青问明情况,写了两句状纸告到县衙。县官见了状纸,马上传来老和尚和小和尚,并当堂判决,把小和尚还给寡妇带回去养老。老和尚不同意,县官就把状纸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后,尽管不愿意,但还是勉强同意了。县官为什么看完状纸就轻易判还了小和尚?而老和尚看完状纸也同意了呢?原来那张状纸上写的是:“和尚无儿天下有,寡妇无子何处寻?”县官佩服魏兴青的机智,可怜寡妇孤苦一人,因此判还了小和尚。而老和尚则认为,状纸写得合情合理,县官也判得合理合法,自己又岂有不服之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