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十五公里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 ,即今固城镇 。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因为古中江又名“濑水”,固城就建在中江北岸的沙滩上,所以取名“濑渚”。三年后楚灵王下固城。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固城,后人又把固城叫做“楚王城”。
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吴迁其邑于陵平山下,名陵平。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夺取、占领陵平,更名平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下固城。进城后,伍子胥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固城被越军占领,划到了越国的会稽郡。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国打败越国,固城再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这是高淳置县开始。县境范围含今高淳区、溧阳市全境及溧水区南境,县治今在固城镇。秦初到东汉四百多年间,固城是今高淳区、溧阳市、溧水区南境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国吴时,废溧阳县建制,作为屯田之用,在原县境东部置永平县(今溧阳市境内),治今溧阳市城南古县村附近,是今溧阳市内设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除永世县地外,又恢复设立溧阳县,属丹阳郡。
隋时,废永世县并入溧阳县;不久溧阳县并(古)丹阳县(县治在今江宁小丹阳镇)东部区域,改称溧水县,最初县治改在今高淳开化,后迁至今溧水县永阳;此时的溧水县辖区除了包括秦置溧阳县整个区域外,还包括(古)丹阳县东部地区。至此高淳使用长达810年的溧阳县之名终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