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西北水乡重镇瑞洪镇。瑞洪历史上以“闽越百货所经”而置镇,至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现在是鄱阳湖周边县市物资集散中心,尤以水产品丰富闻名遐迩,有“余干小南昌”之称。不少名人曾居瑞洪,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曾在这里睡过觉,礼部尚书李廷机贬居瑞洪时以施茶为乐,大学士张瑞图曾立茶庵,并书“妙觉地”三字于此,清女诗人钟令嘉侨居瑞洪韩康药店,生蒋仕铨,并断竹教子,为世人留下一段佳话。
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为求得岁岁平安吉祥,瑞洪人造祠建亭,以便祭祀。最早的要数神口祠、族湖亭。
神口祠位于瑞洪镇东北部低岗区。族湖亭就在西湖口,当今神口与洪崖山附近。公元221年,秦始皇发兵五十万,分五军统一岭南,遣屠濉将兵十万结余干之水,族湖为其屯兵一处。
相传西湖中的深潭,楚负刍时(公元前225年),东南一带水患不断,睢浩奏请祭祀江神。楚王准奏,并特遣礼官制以金箕玉斗、马牛白羊至湖边致祭,但无济于事。当地一老翁告诉礼官:“若祭当就湖之祖”,礼官忙问:“祖在何处?”老翁回答:“干越西湖口。”于是礼官又携带礼品至湖口作亭致祭。第二天,水退。故亭名族湖亭。
传说固然是传说。可在“文化革”期间,有些人却干起毁亭废祠的蠢事来,以标榜自己是彻底的革命者。其实,那老翁和江湖打了一辈子交道,深谙水的奥妙,他的话当然是告诉人们,要爱护江河湖泊,合理开发才是上策。
由瑞洪街往东偏北走1.3公里即到位于洪崖山嘴上的檀树嘴。檀树嘴又名谈书嘴。此地长满檀树,树杆挺拔,枝繁叶茂,炎暑时,浓荫蔽天,十分凉爽。当地视檀树为神树,故名檀树嘴。史载,清代中叶张姓由邻近新屋下迁移至此。因村人读书志在圣贤,心存家国,好学之风久盛不衰,故依音改为谈书嘴。
此处不书洪崖书院(在上湾街,始建于明,书院以乡名之),不写“瑞洪八景”(洲浮去雾、亭瞰风波、羊角山横、牛头浪蹴、茶庵疏馨、洪福晨钟、渔舟唱晚、下风野岸),唯钟情“檀树嘴”,为何?我借此想说明的是,瑞洪人依托发达的水运,开放的商业市场,不仅创造了瑞洪的经济文化繁荣,还大大的影响着镇郊村野,带动方圆文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